构建模式超越模式

时间:2022-06-10 10:02:04

构建模式超越模式

在如今新常态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教育之“新”并不意味着对“旧”的全面否定,我们极有必要面对这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难题,思考我们取得了哪些有效的变革,以便在此基础上,再次出发。下面就这些年来,我们在品德学科“历史与文化”模块的研究实践,进行一个总结和讨论,希望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研究能在新的历史阶段呈现新常态。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为我们达成教学的目标,指明了方向。我们在探究这一块的模块教学时,要明确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升学生的生活。简而言之,我们的模块教学要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决定选择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让我们来寻根》一课,进行课堂教学,期待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经过摸索实践,我们将整堂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归结为以下步骤:

1.学情调查需要分析

教师在充分解读了教材内容后,并不能立即展开相应的教学设计,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那么教学的起点必须从学生开始。因此展开必要的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力图通过分析来判断学生的目前水平与教师在教学中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以便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2.搜集资料指引吸纳

课前,学生主动地搜集、获取并处理信息资料,提升学生的原始起点,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并不完全是放任自流,而要有教师的必要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们设计了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查找资料,但是,学生在网上搜集的很多的相关资料,他们所采取的通常做法是将资料拿来,不加处理,我们只看到学生在复制,而没经过充分地消化与改造。因此我们又精心设计了表格,帮助学生阅读资料,生成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3.巧置情境入境激趣

具体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求一种感性的表现方式,以期串起整堂课的教学,最终带领学生获得理性的成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创设一个黄河神秘之旅的教学情境,采取“探索与发现”的讲述方式。“探索与发现”也是这一年段的孩子较为熟悉和喜爱的节目,这似乎就像课堂的教学找到了一条适合它流淌的河流。这一情境在感性的感知与理性的认识之间建立了一条通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交流与合作,心灵互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达到了将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体验交织并融合一体的教学效果。

4.体验感悟理性上升

“探索与发现”的情境之中,在让学生在感知了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河流走向后,教学旋即带领学生走进“探索与发现――黄河探秘之小小考古家”。让学生当当考古学家,猜猜在黄河流域发现的出土文物是干什么用的?在猜测与释疑中,学生快乐着,感受着,这些感性的内容在引发学生的理性的思考:这些出土文物为什么出土在黄河流域?这些预示着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揭开了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神秘面纱,学生知晓我们中华民族起源于此,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获得了上升。

(二)

我们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自我完善着历史模块的教学模式建构,由于模块教学的简约化、结构化,所以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对于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可是让我们对照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模块教学,由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做到了由传统的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了吗?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这种模块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的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了吗?

为此,我们决定从课堂观察的角度再次来审视我们的模块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就这一个点设计观察量表,观察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探究的内容、探究方式等方面的表现。

课堂观察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我们发现“巧置情境入境激趣”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让我们来寻根》这一课,通过“黄河神秘之旅之小小考古家”的猜猜活动的创设,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可是“巧置情境入境激趣”只能是一N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传递文明的纸》这一课中,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用古代人多种不同的书写材料,让学生通过“写一写,算一算”深刻体验古代人和现代人书写和阅读时的不同感受,在探究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的造纸术及纸的传播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是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各个教学环节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呈现,但是同时我们设计的模块教学与具体的课例也并非存在点对点的对应关系。针对具体的课型应该还有更适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也许“巧置情境人境激趣”还可以是角色体验,演一演,谈一谈,可以是看录像,议一议,可以是话题创设,辩一辩……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学模式只能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潜能,我们必须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发展,以此作为课堂建立教学新常态的考量。

教学需要模式,但是也忌模式化,我们需要建构模式,更重要的是超越模式。在新的探索中,希望品德教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走向新常态。

上一篇: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 下一篇:掌握特点 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 量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