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语感经验孕育

时间:2022-06-10 07:43:45

浅议小学生语感经验孕育

当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感教学被许多老师忽视,或仅仅停留于表面。这严重违背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违反了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语感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外显形式,是学生在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的前提下,驾驭文本,沟通作者的能力。显然,忽视或淡化最基本的语感熏陶,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仅能停留在“门外汉”的层面上。

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感训练,“最要紧”凸显语感训练是重中之重。他进一步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如何孕育学生语感经验?笔者根据自己从教近二十年的经验,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苦修内功,吸引学生关注语感;二、乐于表现,引领学生模仿语感;三、讲求方法,提升学生语感能力;四、体味情感,专注学生真实语感。逐步激发激发他们内在动机,逐步引导他们乐听、会说、爱说、说好,必将能成功孕育他们准确的语感经验。

一、苦修内功,吸引学生关注语感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提升自我语感素养,不仅要重视朗读技巧的理解,更要重视朗读能力的掌握,提高自我的朗读实战能力。

注重练气。光有理念,不去尝试那叫空想。唯有践行。书山有路勤为径。每天,我尝试练气,气沉丹田,咿咿呀呀。长此以往,中气十足。试问,我的音色能不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吗?

重视技巧。朗读中要做到抑扬顿挫。语音停顿、语气停顿、逻辑停顿诸如此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都胸有成竹。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认真地学习《语法讲义》《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等专业书籍,同时我经常沉醉于《演讲与口才》等杂志,参加各级各类演讲比赛,屡获佳绩。我还积极参加经典诵读培训。

试问,在理论滋润下,我的讲解怎能做不到深入浅出呢?

二、乐于表现,引领学生模仿语感

我常常利用学生对早读、国旗下讲话的兴趣在学生面前放声朗读,学生乐于聆听我的朗读。语文课前,我常常吟诵《赤壁怀古》《七律・长征》等经典诗歌,营造氛围,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课中,我常读《大江保卫战》第一段中:“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等惟妙惟肖的表演,让乐于模仿的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在全体学生齐读下,真有当头棒喝的韵味;课后,我不失时机的布置朗读作业,让学生在小组中去表现,回家读给家长听。就这样,一句一读,一段一获,一课一得。在模仿中学生产生了共鸣,在共鸣中学生得到训练。

试问,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氛围下,学生怎能感受不到语感经验的熏陶?

三、讲求方法,提升学生语感能力

随着学生知识、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认识文体、句式的不同,处理好文章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从而有技巧的再现文章。

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乃至一篇,或多或少有些词语、句子对于表现中心,对于表现作者情感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挖掘这些关键的语句形式,逐渐让学生认识到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和疑问句,因为句式不同,语调的差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方式的不同,从而引起语气的不一;高兴的、兴奋的、充满信心的句子和伤心的、抑郁的、低沉痛苦的句子所表现的的语速的不同;关注顿号、句号、短句子、长句子、段于段之间的停顿长短。稍微深一点,关注修饰性的词语(形容词或者副词)和行为动作词语(动词)的轻重音。

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课文《大江保卫战》为例。这篇通讯稿,语言精练、文字生动,句式丰富,别有特色。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第一段依次出现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感受这些句子的形式美。当学生从“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的比喻中体味到贴切、生动;从“疯狂的撕咬着”“千里江堤”感受到江河暴怒、凶残;从四字句和四个感叹号“荆江告急!九江告急!武汉告急!”中体会到工整节奏、凝练危急;从“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感受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决心。学生不由自主的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怎能不产生朗读的欲望呢!在模仿与训练中,学生获得掌握语感、锻炼口语、提升了语感表达能力。

试问,常此训练,火眼金睛的学生怎能不炼就卓越的语感能力呢?

四、体味情感,专注学生真实语感

作者的情感,蕴含在文章中。这个情感只能借助个人的体验,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才能品味出作者寄寓的情感。学生在各自的体验中,放声诵读,感情来了,语感怎能不准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课文《生命的壮歌》一文中,“那情景何等地神圣!”这句话,浓缩了中心,寄托作者了无限的感慨,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的个体,那一幕幕视死如归的壮举,读来震撼人心。可是“那情景何等地神圣!”一句的语感很难把握。

为帮助学生读准这句话的语感,我启发学生联系影视、故事,特别是再现自己身边新闻最美司机吴斌视频,那一刻,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和谐而共鸣。

试问,泪流满面的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时,“那情景何等地神圣!”的语感,他们怎能把握不准确,表达不精采呢?

当然,准确语感经验的孕育、养成,绝非朝夕之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苦修内功、乐于表现、讲求方法、体味情感,必将孕育出学生准确的语感经验。

上一篇:死亡上万人的伦敦雾霾 下一篇:湘军并非都隶属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