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时间:2022-06-10 07:25:11

强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摘 要:通过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脉络的梳理,探索其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需求,需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认识,完善多元化主体格局,同时构建和完善依附都市型农业产业链条的服务内容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功能,进一步促进都市型农业建设。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产业链条

中图分类号 C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01-05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对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农业生产增收增效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科技兴农战略的有效途径。

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历史发展脉络及演进特征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逐渐从政府单一主体下的“附属机构”,向今天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演变,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30a间,初步建立了从农业种植、机械采购到水利、畜牧、兽医等较为初级的服务体系。这时的服务组织主要是协助政府完成工业资本的积累,是政府农业部门分工下的“附属机构”。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的30a间,逐渐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成为农业发展经营的最基本单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一体化经营”体制。1990年的《关于一九九一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1]。

第三阶段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时期。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促进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2004-2013年,中央连续10个一号文件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1.2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演进特征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历了以上3个阶段的发展,服务内容从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扩展,服务领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产业链其它环节延伸,服务主体从“职能部门”逐步转化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其演进过程伴随我国农业发展情况而变化,时刻为农业发展服务。

2 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亟需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服务体系有更高的要求。

2.1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高度集约化的“大农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一般处在城市地区或城市周边地区,特点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规模经营为条件。与传统农业相比,是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中将三种产业有机融合,从而成为高度集约化的“大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机械化手段实现规模生产,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科技深入农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

2.2 都市型现代农业面对“大市场”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处于经营有利位置的前沿农业,由于接近市场,可以利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也更便于了解市场需求等信息。地理优势为都市型农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城市居民对新鲜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低碳环保、精细加工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驾护航。参与国际市场同样受到产品质量品质的挑战,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完善农产品产后加工环节、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2.3 都市型现代农业要求“大功能” 都市型现代农业除了生产经济功能以外,还要兼顾生态、文化、社会等诸多功能。除了为城市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以外,还要提供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型产品,体现城市与农业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提升,依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融合,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以此来加强城市与农业的沟通接触,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大功能”。

3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及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目前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

3.1 多元化主体格局基本形成,但作用发挥不足

目前我国共有县乡两级农业公益性监管服务机构14万多个、人员约83万人;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8万多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万多个[3]。多主体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且彼此之间缺乏合作沟通。

3.1.1 主体间缺乏沟通,职能模糊 政府职能部门也时有参与经营以获取一定的利益,使得公益不足,为农户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而营利性组织追求更高的利润使服务领域十分局限,无法为农户提供全面的综合。

3.1.2 政府公共机构公益层次和质量不高 政府公共机构作为公益的主要提供者,提供公益的同时,又从事部分经营以及政府部门的党政事务等,使得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分散,导致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公益提供不足,水平较低。

3.1.3 合作经济组织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我国农民专业社数量从2007年底的2.64万个迅速发展到68.9万个,社区生产服务中心、农资服务站、便民超市、互助互济会等各种类型的农村社区互助服务组织也纷纷出现。但在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上一篇:中药材提取技术分析 下一篇:发动机不同气门升程下气道及缸内流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