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机会成本

时间:2022-06-10 05:50:52

人生的机会成本

第一概念:机会成本

春燕是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她告诉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往往比一般人更注重付出与回报的均衡性,因为经济学的第一概念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实质上是关于选择的问题,”春燕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好比早上起来,你可以选择上网,也可以选择去图书馆看书。去图书馆就要放弃上网,那么上网就是看书的机会成本;反之亦然。不同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就不同。”也就是说,把握好机会,你也许可以用同样的精力获得更高的回报。懂得了这一点,是春燕学了四年经济学最大的收获。

经济学是一个很大的专业,它可以细分为很多方向,这些方向有偏向实际应用的,也有偏向理论研究的。理论方向主要是做诸如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类的研究。比如那些制定我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预测未来经济走向的人,他们就是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如果选择了理论方向,你就要有心理准备,会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起码要读到博士才可能有“出头之日”。而应用方向有金融、财政(含税收学)、证券、保险、统计经济学等不同的模块,都是适应具体行业需求的。大部分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应用方向,方便毕业以后找工作。事实上,选理论还是选应用,就体现了对机会成本的一种把握。

经济学不只是“钱经”

在人们的日常观念里,总是不自觉地把“钱”和“经济”画上等号,谈到经济总是大侃“钱经”,其实货币只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春燕说,学经济的学生对“钱”有不一样的理解。比如一般人总是关心手里有100元还是200元,焦点在数字上;而学经济的人并不太关注数字,而是看重这100元或者200元的购买力,就是说在乎的是钱要怎么花,能买多少东西。

春燕觉得大学四年里比较重要而且实用的课程有营销学、商业银行学、证券投资学、西方经济学等,因为这些课程以后都会在工作当中得到运用。比如春燕马上就要去银行工作了,“商业银行实验操作”这门课就显得尤其实用。这门课程基本上涉及了银行的主要业务,如对私业务里的储蓄、转账,对公业务里的支票、电汇、汇票等。春燕说,学了这门课,她到银行实习的时候上手就很快,适应期缩短了很多。

现在炒股、投资基金的人很多,看到他们的课程里还有“证券投资”这门课,不禁让人猜想,是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个个都是炒股高手呢?春燕说,这门课其实只教大家一些投资的基本知识,并不是教学生怎样在股市里赚大钱的。投资总是有风险的,只是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有些人比较谨小慎微,他们就会选择稳妥型的投资,收益小,风险也低;而风险爱好者喜欢刺激,偏好激进型的投资,风险高,但收益也大。证券投资课最多也只能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前路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经济危机对经济学专业最明显的冲击就是在就业上了。地球人都知道,今年大学生找工作特别难,虽说受冲击最大的是国际贸易、金融之类的专业,但是经济专业毕业生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春燕说,他们的就业去向范围较广,公务员算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其他就视每个人的具体专业方向而定了。比如学证券的可以去做个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之类的。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好,她们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去了中小企业,从事业务、销售之类和本专业没有太大联系的工作。前几年,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去做会计,而现在,更多的公司倾向于聘用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来从事会计工作,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春燕现在已经被中国银行某分行录用了,她说应聘的时候招聘单位看重的不仅是应聘者的专业素养、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参加或组织过一些什么样的活动等一样是考察的重点。所以说,学经济专业的只是精于和数字打交道也是不行的。

很难说这场“金融风暴”什么时候会过去。或许今年你选择了这个专业,毕业的时候正好处于经济复苏阶段,人才需求正好处于旺盛期;也有可能很不幸的,工作还是那么难找。但是换个角度想,危机的时候,不是更需要经济学人才来振兴经济么?

究竟要不要选择这个专业,正如本文标题所说,这是关于人生的“机会成本”问题。

上一篇:16岁女孩17次“开心”:乐观创造生命奇迹 下一篇:六月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