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10 05:34:38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摘要:通过17例射频消融术(RFCA)无1例并发症的成功护理实践。从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分别对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测、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和足背动脉的搏动等进行观察、分析和临床处理,探讨RFCA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射频消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29-01

射频消融(RFCA)是通过消融导管,利用交流射频能量,通过一定温度导致心肌局部出现凝固性坏死,从而打断折返环达到消除异常心律的目的。该手术主要用于反复发作性阵发性室上速、旁道合并房颤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疗及不愿长期药疗的患者。

现将我科自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开展的17例RFCA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14-65岁之间。在1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1例,术中用肝素抗凝6例,以上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1.2 方法。局麻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穿刺右股静脉放置希氏束和右心室电极,确定心动过速类型,标测靶点位置,放电消融。射频电能(20-55)W,持续放电时间(30-120)S,消融成功后观察20min,若不再诱发心动过速,拔除电极导管,压迫包扎穿刺点。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完成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肝炎、梅毒、艾滋等传染病血清学检查。描记术前心电图。

2.1.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消融术缺乏了解而恐惧。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说明,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使术中医生决定用药剂量,对精神过度紧张者,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告知患者操作中一旦有不适,立即报告医生,并使患者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手术。

2.1.3 皮肤的准备。清洁皮肤以防止术后感染。备皮范围上至脐平,下至大腿中下1/3处(左右侧),包括外,颈部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水平及上臂中下1/3处(左右侧)。

2.1.4 医械的准备。抢救车、氧气、X线机、多导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除颤器、电生理刺激仪、射频电极及冠状窦电极等。

2.2 术中护理。

2.2.1 立即测血压、心率和呼吸,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2.2.2 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痛、胸闷、出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奇脉、心音低等心包填塞表现,在发放射频电波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严防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颤动的发生。

2.2.3 心理支持,医护人员的言行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手术不顺了时,若患者紧张、恐惧,配合不好,将可能进一步增加手术难度,可与患者交谈,介绍手术进展情况和可能出现的不适,解除患者的焦虑。

2.2.4 掌握肝素的使用和时间。无出血倾向者在进行左侧旁道中常规使用肝素3000-5000u(根据体重决定),以后手术时间每延长1h再增加肝素1000u,手术结束前1h则不需加肝素。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嘱患者尽可能平卧6~8h(穿刺静脉者),或平卧24h(穿刺动脉者),患肢均伸直。

2.3.2 本组资料中的患者同时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和股动脉都有鞘管,手术结束时,先拔除静脉鞘管压迫5-10min后,在穿刺动脉上方压迫30min后拔除动脉鞘管,然后用纱布包扎动脉处,在穿刺点上方压一重物(如1kg盐袋等),8h后松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进行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表现,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防止血肿和感染的发生,注意有无足背动脉搏动,肢体肤色温度和感觉,防止动脉血栓和脉管炎的发生。

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认识到术前患者适应征的选择以及充分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及术后对特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RFCA术取得成功的保证。

上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术期... 下一篇: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