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西区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2-06-10 04:40:34

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拥有了内容上的优势,谁就拥有了伦敦西区的发言权。

英国人做过一个统计,伦敦西区每1块钱的票房可以带动7块钱的消费,伦敦西区已经不仅是一个文化领域的经典,也是一个经济的神话。

拥有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剧作曲家和戏剧沙皇等顶级制作人的伦敦西区,以内容为核心聚集了大量资本,然而“天才们”对于资本的抗拒也减缓了真正好等老牌剧院公司的发展,并给了NIMAX、ATG等公司以机,在新的资本平台和更广阔的制作平台上,逐步形成了新的创作源泉。

Delfond Mackintosh Theatres:投靠戏剧沙皇

卡麦隆.麦金托什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音乐剧制作人,代表作品包括《与桑代姆肩并肩》、《雾都孤儿》、《窈窕淑女》、《俄克拉荷马》、《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1993年,他被美国杂志《戏剧周刊》评为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中的第3名,称之为“戏剧制作的沙皇”。

从1967年至今,麦金托什公司已经出品了40部音乐剧,其中的经典剧目更被改编为多种语言在全球上演。戏剧制作不仅给麦金托什带来了声誉,还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剧院管理的机会。

1990年,麦金托什成为伦敦西区威尔士王子剧院和爱德华王子剧院的管理者,以便借助他的优秀制作使这两家剧院获得新生,同时他还拥有了部分股权。此后,麦金托什参与成立剧院管理公司Delfond Mackintosh Theatres,目前,麦金托什在伦敦西区已拥有7家经典剧院(其中2家是长期租赁的)。

除了收购剧院,麦金托什还资助许多小型戏剧演出,如捐赠200万英镑给牛津大学奖励戏剧和音乐剧的最佳教授;捐赠100万英镑给皇家国民剧院,使《旋转木马》和《斯维尼??托德》两部经典剧目得以重新上演并获得了高度赞扬。对这些小型剧目的资助,为麦金托什及旗下剧院的持续创作提供了源泉,而凭借着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麦金托什吸引着众多剧院的主动“投靠”。

真正好公司与资本的几次亲密接触

安德鲁 洛依德 韦伯于1968年凭借《约瑟夫的神奇彩衣》首次得到了乐评人的重视,此后,其作品《万世巨星》与《艾薇塔》均获得巨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韦伯又连续推出了《猫》(与麦金托什合作)(1981)、《歌声舞影》(1982)(与麦金托什合作)、《歌剧魅影》(与麦金托什合作)(1986)、《爱的观点》(1989)、《日落大道》(1993)等作品。1994年韦伯高踞《戏剧周刊》“对美国戏剧界影响最大的100人”之首。

早在1977年,韦伯就成立了自己的“真正好”公司(Really Useful Group),并先于麦金托什公司进入剧院管理领域。1983年韦伯购买了伦敦西区的Palace Theatre,此后又收购了New London Theatre和Aldephi Theatre;1999年,真正好公司与一家私募股权基金NatWest Equity Partners(后变身为私募基金Bridgepoint)合作,以8500万英镑收购了Stoll Moss Group,该公司曾是英国最大的音乐厅及剧院管理公司,拥有50家剧院/音乐厅,其中10家剧院位于伦敦西区。目前,真正好公司全资拥有及运营伦敦西区的6家剧院,并与倪德伦家族共同管理Adelphi Theatre。

作为剧院的所有者,韦伯成为旗下剧院盈利的核心。以Palace Theatre为例,该剧院从1972年开始上演韦伯的《万世巨星》(Jesrus Christ Superstar),成功连演8年,1982-1984年又上演了韦伯与麦金托什合作的《歌声舞影》(Song and Dance)。又如New London Theatre,自1981年开始上演《猫》剧后连演21年,对韦伯才华的依赖促成了1991年真正好公司对New London Theatre的收购。而Her Majesty’s Theatre从1986年开始上演《歌剧魅影》后连演25年,一直延续至今,2000年,该剧院也被韦伯联合的私募基金收购,2005年,成为真正好公司全资持有的剧院。

总之,韦伯的才华奠定了真正好公司的收益基础,而为了进一步放大韦伯作品的影响力,真正好公司开始寻求与各类资本的合作。

1986年,真正好公司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韦伯卖出了60%的股权,上市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2900万美元(利润850万美元),上市1年后股价涨幅达到60%,此后随着《歌剧魅影》的上线公司业绩持续飘红。1989年,出版商Robert Maxwell更是以1650万美元购买了真正好公司14.5%股权,尽管Maxwell宣称他无意干涉真正好公司的经营,但害怕失去控制权的韦伯仍在1990年将公司重新私有化。为了支付私有化过程中所背负的债务,1991年韦伯将30%的股权以1.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娱乐巨头宝丽金(Polygram),与宝丽金的合作使真正好公司进入了唱片发行和影视制作领域;在宝丽金的支持下,公司于1993年开始全球化拓展,到1996年时,韦伯的31部作品已经在12个国家上演,90%的收入来自英国以外地区,约50%来自于北美地区;不过,1997年,宝丽金被Seagram收购后,韦伯又开始担心控制权问题,并于1999年以7500万美元回购了30%股权。2000年真正好公司又与私募股权基金NatWest Equity Partners合作收购了Stoll Moss Group,成立了剧院演出及管理子公司RU Theatres;2005年,真正好通过出售旗下4家剧院的权益回购了NatWest股权,此外,2002年真正好公司还购买了一家票务公司Way Ahead的75%股权,并把它和自己的票务部门合并成为See Tickets,后来See成为英国最大的票务公司,并于2007年10月被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2008年1月卖给了Stage Entertainment公司。到2007年时,真正好集团的利润额已达到2200万英镑。

真正好公司的发展历程显示,韦伯的天才创作与金融资本、战略资本的结合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具有沙皇气质的麦金托什和韦伯对控制权旁落的担心使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对资本市场的抗拒,尤其是韦伯,超前的商业意识使他早在1977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于1983年进入剧院管理领域,1986年上市,但对股权稀释的担忧使韦伯在每次借道资本力量扩张后,又通过出售部分资产来回购自己的股份(至今真正好公司仍是韦伯个人全资拥有的私人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真正好公司的扩张步伐,并给了其他制作人与资本结合的机会。

资本支持下,ATG和NIMAX的机会

2005年时,为了回购RU Theatres中私募基金的股份,真正好公司将旗下4个剧院卖给了NIMAX公司。NIMAX公司又是何许人呢?NIMAX由两个合伙人构成,Nica Burns和Max Weitzenhoffer,前者是英国知名的戏剧制作人,1993-2005年曾担任真正好公司的制作总监,而后者则是百老汇的知名音乐剧制作人,曾多次获得美国戏剧托尼奖。2001年,Max收购了伦敦西区的Vaudeville剧院,2005年又联合Nica收购了4家剧院,成立了NIMAX公司,控制了伦敦西区的5家剧院。

如果说NIMAX只是“捡了个小漏”的话,那么,ATG则成为伦敦西区制作人与资本结合的最大受益者。Ambassador Theatre Group(ATG)是由剧院管理人Howard Panter在希腊船王家族成员的支持下创建的,2009年11月,ATG引入私募基金Exponent共同收购全球最大现场演出公司Live Nation在英国的剧院管理业务,目前,ATG在英国本土运营着39家剧院,其中12家剧院位于伦敦西区,超越麦金托什和韦伯,成为伦敦西区最大的剧院管理集团。

当然,仅有资本的支持是不够的。无论是在百老汇还是伦敦西区,内容是聚合资本的核心,而资本的注入也是为了给内容创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此,ATG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Sonia Friedman Production(SFP),它由英国知名制作人Sonia Friedman领导,其新剧《摩门经》独揽2011年美国托尼奖9项大奖,而《律政俏佳人》则获得2011年英国奥利弗奖3项大奖――在SFP的平台上,ATG努力尝试给剧场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麦金托什和韦伯对资本的本能抗拒给了NIMAX、ATG等公司与资本结合的机会,资本的注入形成了新的投资平台,并在更广泛的领域推动着新生代的创新。所以,热菔侵匾的,但内容与资本的结合将创造更持续的辉煌。

小结:内容与资本的结合成就可持续的辉煌

与百老汇相比,拥有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剧作曲家和戏剧沙皇等顶级制作人的伦敦西区,它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内容制作的能力,很多剧院主动投靠麦金托什、韦伯等人,而他们的经典剧目也成就了这些剧场持续20年的辉煌。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拥有了内容上的优势,谁就拥有了伦敦西区的发言权。

在此基础上,以内容为核心的资本聚集更进一步推动了真正好公司的发展,在战略资本宝丽金的支持下,真正好公司实现了国际化扩张,而在金融资本NatWest的支持下,真正好公司一度成为伦敦西区最大的剧院管理集团。但天才不是永恒的,麦金托什、韦伯等人对资本的抗拒减缓了公司扩张的步伐,并给了NIMAX、ATG等公司以机会,在新的资本平台和更广阔的制作平台上,逐步形成了新的创作源泉。

作者微信公众号为:杜丽虹另类金融说

上一篇:盘点“两会”政策红包涉及方方面面 下一篇:库存低位,海外需求旺季,环保约束;草甘膦本轮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