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42例

时间:2022-06-10 03:43:46

摘要: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选穴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本神、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针灸治疗,配合相关西药共治疗42例。结果42例经治疗,按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分,积分增加≥6分者26例,有效率61.9%。结论针药结合可能是治疗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药;针灸

中图分类号:R743 R7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8-0762-0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mcal arte riosclerotil encephalopathv,SAE),又称Binswanger’s病,1894年Binswanger对8例老年痴呆病人进行病理解剖而得名。1984年全世界范围内仅有50例有病理解剖的报道,在和磁共振成像(MRI)未问世之前,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对该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资料较为完整的42例SAE病人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64-85)岁,平均72.4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38例,冠心病18例,缺血性脑卒中32例,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7例,心肌梗死4例。

1.2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3l例,亚急性和慢性起病11例。眼底动脉硬化36例,肢体瘫痪28例,表情呆板21例,情感不稳定19例,吞咽和构音障碍23例,感觉障碍22例。

1.3 智力障碍标准按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定,总分≥30.0分为智力正常,(29.5-20.0)分为轻度智能障碍,(19.5--10.0)分为中度智能障碍,10.0分以下为重度智能障碍。根据以上评定方法,本研究42例中,正常1例,轻度智能障碍9例,中度智能障碍20例,重度智能障碍12例。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计算力下降,定向力障碍。

1.4 辅助检查血液流变学:异常28例,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下降。血脂增高27例,血糖增高26例。心电图检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36例,左心室肥厚1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

1.5 CT检查头颅CT检查显示42例病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呈对称性低密度改变,基底核、内囊、丘脑及额颞顶叶皮层下白质区可见小片状软化灶,有单发和多发,不同程度的侧脑室扩大和脑萎缩。

1.6 辨证分型风痰阻络型5例,痰瘀阻络型16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6例,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型8例,气虚血瘀型7例。

1.7治疗方法西药治疗针对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治疗,同时给予胞二磷胆碱、吡拉西坦(脑复康)等脑细胞活化剂治疗。中药治疗根据不同辨证分型选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滋补肝肾、补气健脾等治法辨证施治。针灸治疗选用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本神、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等。42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个体化治疗(4-8)周。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按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分正常者5例,轻度智能障碍15例,中度智能障碍12例,重度智能障碍10例。积分增加≥10分者9例,积分增加≥6分者26例。积分增加≥6分者为有效,有效率为61.9%。

3 讨论

SAE是一种老年慢性脑血管疾病,是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殊类型。有报道其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为(0.5%-12.4%),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SA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确切,多数认为是在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基础上导致脑深部白质血液循环障碍,由此引起缺血性脱髓鞘改变。其主要发病机制:一方面,白质疏松病变主要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内,该区支配的深穿支动脉为终末动脉,很少或完全没有侧支循环,故使脑白质对缺血易感;另一方面,长期高血压病病史可导致颅内小动脉及深穿支动脉内壁增厚和玻璃样变性,当这种改变足以引起脑深部白质的血液循环障碍时,就会出现缺血缺氧性白质脱髓鞘、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萎缩。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能障碍、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症状直至痴呆。体格检查早期因脑内损害较轻,不出现相应的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肢体活动或感觉障碍。随着脑内病灶的增多扩大,则可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本组资料显示,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出现基本上与影像学显示的脑内损害范围和程度呈正相关。脑萎缩的出现在智能障碍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部分病例合并相应的心肾等多器官损害表现,可能与其高血压引起的多脏器同时受累有关,提示临床对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人应多注意其心脏及肾脏等易因长期高血压而引起的损害。早期病人经过适当治疗,病情可获得暂时缓解,但随之反复发作积累病灶逐渐增多,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病人病情呈阶梯性进展,最后可出现完全性痴呆及肢体活动障碍而失去自我生活能力。

根据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健忘”“痴呆”等范畴。祖国医学对痴呆疾病的认识较早。“痴呆”一词首见于唐《华佗神医秘传》。明《景岳全书》与清《辨证录》也有专篇论述,其他历代医家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2000年4月27日,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将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等7个类型。本组病例的中医辨证与其前5型基本相同,也说明可以按照血管性痴呆的辨证分型来诊治SAE。

大量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病人的脑血流量,减轻因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并能恢复已经受到损害的脑神经。这是针灸有效治疗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因此本组病人均给予针灸治疗。

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之阳会聚于头,五脏六腑之清阳也会聚于脑;而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诸阳经,通于脑。百会隶属于督脉,位于脑之巅顶,故取穴百会,起到振奋诸阳、激发经气的作用。头者精明之府也。四神聪位于头顶,4穴齐用,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神庭位于督脉,本神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会,为头部仅有的带有“神”字的三个穴位,且位于额部。现代医学认为,大脑额叶与智能有关。故针之可疏通局部气血,健脑益智。有报道百会、神门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记忆、定向、反应、固执、恍惚等方面的症状,百会还长于帮助病人理解、计算、适应社会。风池善疏风邪而清痰热,可清神醒脑,聪耳明日。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针刺风池穴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并且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振奋动脉壁细胞上的β受体,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培补元气,生精填髓。配合中药治疗,共奏补气填精、活血通络、健脑益智之效。

经过治疗,本组42例病人的意识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善,在言语表达、理解、反应、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积分增加≥10分者9例;积分增加≥6分者26例。积分增加≥6分者为有效,有效率在61.9%。对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应以预防为主,积极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合理膳食,加强运动,适度用脑,从而防止本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人,针药结合可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经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可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为病人造福。

上一篇: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资料分析 下一篇:心功能不全病人心率变异分析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