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住院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时间:2022-06-10 03:10:07

骨科住院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开始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在疾病的防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对于骨科患者,往往是由于突然遭遇意外事故在心理上毫无准备和提防的情况下而导致外伤,甚至骨折,这些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都是重大的打击,而这些往往被忽视。因此需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患者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障碍,减少焦虑、恐慌、抑郁等精神症状,使其很好的适应社会和面对生活。在对骨伤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药物及手术的治疗与护理,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

经过临床护理发现骨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紧张和恐惧:创伤初期,患者因突然遭受意外,心理毫无准备,看到伤口流血,再加上伤口的疼痛,产生紧张情绪,初次看到骨科特殊的检查治疗方法如骨牵引、手法复位、钢板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等情形,更加重了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

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往往是多方面的,患者可因担心自己的伤情,担心自己的创伤能否很好的愈合,担心创伤肢体日后的功能恢复,是否影响工作学习等而产生焦虑情绪,患者可表现为性情急躁,容易激动,爱发脾气,而患者的焦虑情绪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

孤独感:患者因病住院,生活的环境突然改变,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及病友以及医院各种规章管理的约束生活单调无聊,再加上来自躯体和心理上的病痛折磨,使患者感到孤独寂寞。

忧郁悲观心理:对于一些伤情严重的患者,忧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因病耽误工作和学习给家庭带来负担等而产生忧郁悲观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患者常表现为寡言少语,表情淡漠,食欲减退,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故应予以重视。

根据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为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待患者入院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告诉患者来到医院后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的,可向其介绍已经治愈患者的情况,为其做治疗时操作要娴熟,尽量为患者减轻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重患者与一般患者隔开,以减少精神刺激,尽可能的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治疗环境,促进其早日康复。

对于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全方面的了解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遇到患者情绪激动发脾气时要理解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其说出内心的苦闷,使其得以发泄,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向患者解释过度的焦虑会破坏心理平衡,影响治疗效果,必要时给予抗焦虑药物,适当的安慰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避免和消除患者的孤独心理,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同时也要鼓励患者多与其他病友沟通,建议家人常来探望,在不影响休息和治疗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一些文娱活动,例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看看书等,以消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孤独心理。

对忧郁悲观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持性心理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截肢、瘫痪的患者更应重视对其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灾难对他们是重大的打击,患者往往很难接受现实,产生自暴自弃,忧郁悲观的心理,作为医护人员要多关心安慰患者,向他们介绍有成就的伤残人的事迹,鼓励并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尽最大可能为其恢复肢体功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敢于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尽快从伤残的阴影中走出来,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上一篇:影响年轻护士在儿童输液中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衰竭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