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0 02:34:35

浅谈图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想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小学生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期,如果我们将学生比喻成一只可爱的小鸟,那想象力就是可爱小鸟的双翅。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翱翔广阔的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灵性的天使。因此,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可见,想象力在一定意义上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片沃土。利用图画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想象力 培养 图画

著名的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这句话说明了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培养的意义

想象力,即人的想象能力。所谓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里对记忆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在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充分肯定了想象力的作用,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心理学界曾经花费了相当精力去研究人类自身能力发展的轨迹。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将使想象力成为源头丰沛之水,但是,如果不善于对现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和新组合,以产生新的知识和经验,那么,现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将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人们难免成为“移动的书橱”。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概念间的关系角度看,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两个概念间乃是属种关系,即创造力包含想象力;从在创造力这一属概念中所发挥的作用看,想象力无疑“对人进行创造性活动和掌握新的知识经验起重要作用”,影响着乃至决定着创造力的方向和水平;而从两者间的互动关系看,想象力越强,则创造力越强。如果说创造力是发动机,那么,想象力则是发动机中的汽缸体。因此,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从人类自身发展进化的过程看,想象力是促进人类成长发展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推动力。从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角度看,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就没有我们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演进和文明成果。因此,培养创造力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口”。

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使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有声有色。那么,想象力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觉得利用图画书和语文课文课本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图画对想象力培养的意义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借助思维活动,儿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多种概念、理论,了解事物的规律和知识体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

儿童思维的发展遵循着质量互变这一辩证规律。在小学阶段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是一个质变。但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质变都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通过新质要素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衰亡和改造实现的。小学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的。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1)具体形象性。(2)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我们知道,心理学研究证明:四五岁的儿童正处于无意想象时期,而七、八岁的儿童正处于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时期。根据心理学“最佳期”理论观点,学龄初期(即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这时,如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想培养想象力应该从小学低段开始更合适,而且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之际,小学低段写话训练对于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诱导学生放胆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于是我想如果能把想象力融合在低段的写话训练之中,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纵观农村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令人堪忧,在想象力的培养方面更存在很大的问题。刚入学的儿童的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他们还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解决问题。比起感觉和知觉等,思维发生较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要求小学生按照教学目的产生相应的想象。例如,在读课文时,要求儿童富有表情地朗读,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情节;在作文中,要求儿童围绕主题进行构思等。因此,他们想象的有意性就迅速发展起来。但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还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尤其对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或不熟悉的事物,他们的想象往往显得简单贫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而利用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少年儿童出版社,[M].1993

[2] 康国华,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培养探究,[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7)

[3] 董运粉,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J]. 河南农业,2009 年第6 期

[4] 曾晓燕,课文插图的妙用,[J]. 安徽教育,1999(11)

[5] 陈增值,发挥小学语文插图的作用之浅见,[J].教育评论,1997,(03)

[6] 张美新,利用插图组织教学,[J].甘肃教育,1997,[z2]

[7] 曾晓燕,课文插图的妙用,[J]安徽教育,1999,[11]

上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