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生活化主题教学实现智障儿童的有效学习

时间:2022-06-10 02:24:14

浅谈用生活化主题教学实现智障儿童的有效学习

智障儿童由于缺乏综合应用的分析能力,对抽象性的知识技能难以消化吸收,因此,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应以生活能力的训练为主,以进入社会生活为主要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本着“以生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上以智障儿童积极适应生活的态度为导向,教学内容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教学活动过程和方式成为智障儿童真实参与生活的过程,以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增进了智障儿童的适应技能,降低了他们的障碍程度。

一、理解概念,有序确定主题单元

所谓生活化主题教学即把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的教学。

对智障儿童教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智障儿童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对智障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必须教他们学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或将来参加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必备的能力。

二、贴近实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1.依据生活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来加以取舍,促进智障儿童更加顺利地适应生活。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智障儿童生活中最常用的、与其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和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和知识,通过大自然中的四季变化、树木鲜花;社会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给儿童以感官刺激,同时把智障儿童实用的知识与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语言表达、情感、意志、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结合区域特色,合理替补教学内容

我们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域特色的差别,适当地替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例如:教《人行道》时,教材上出现天桥和地道,可在我们本地区没有,这样的教学内容对我们学生来说就不实际了,结合学生出行的主要工具是公共汽车,我们增加了《乘公共汽车》一单元,模拟公共汽车场景,让同学们有乘坐公共汽车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带同学乘坐公共汽车,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乘公共汽车的过程,和乘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强化记忆。

3.依据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

智障儿童的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他们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例如:为了让智障儿童了解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我们安排智障儿童先进行“我们也是体育小健儿”这样的主题教育,要求他们了解体育,参与好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接着进行“运动与我”的主题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参与各类体育运动,并成为一个运动队的队员;然后再安排“体育与我”的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在了解和参与各类体育运动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利用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工具进行搜索和搜集各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提供给大家分享,使他们的休闲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趣味性。

三、通过体验,突出教学资源的立体融合

1.直观教学,眼见为实

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他们对概念的掌握主要依据直观形象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例如,在教“蔬菜”这一主题时我买来了各类蔬菜,把实物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熟悉的“蔬菜”上来,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而且,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十分深刻。

2.因材施教,情境教学

(1)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对不起”、“准备好了吗?”、“谢谢”、“没关系”、“是”或“没有”这组对话时,我就利用智障儿童喜欢玩球这一特点,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上课时拿出几个皮球,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一起玩球,学生都跳跃起来,非常高兴。然后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我笑着问 “准备好了吗?”而且从表情、神态中尽量流露出含义,但不讲出来,提示学生可以回答 “是或没有”,然后把球抛得很高,让他们接不到,此时我很悲伤地说“对不起”,并引导他说“没关系”……在这样轻松自然的真实生活情境中,智障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训练,而且训练效果良好。

(2)把课堂搬到真实的情境中。例如在学习《超市》一课时,我把智障儿童带到了学校就近的一个超市去,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有“到超市”的经验,但是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往往不会把它作为教学资源,而我把课堂搬进超市,是真正地把教学资源立体地融合起来学习,把课本知识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充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四、正确评价,培养智障儿童的信心

教学活动中,要多方面的为智障儿童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们对智障儿童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每个智障儿童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五、运用多媒体,抓住智障儿童的心

通过向智障儿童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使智障儿童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在一些教学课件中,练习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题目内容变成篮子,练习题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面对有趣的练习,智障儿童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伴随悦耳的音乐,智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智障儿童最终要回到社会生活中,他们如何适应社会紧张的节奏,减少社会负担,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事实说明培智教学必须走近生活、走近心灵,让智障儿童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彰显智障儿童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优化问题设计,提升教学效率 下一篇:让对话激发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