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绩效考核方法之我见

时间:2022-06-10 01:55:45

教师绩效考核方法之我见

“绩效”是什么?是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教师实施绩效工资,于个人,引入了“粮草”,能者多得,让劳动更有价值;于单位,引入了“鲶鱼”,激励竞争,使工作更有成效。然而,在实际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了种种问题。

第一,导致教师工作斤斤计较。绩效工资旨在奖优罚懒,让工作实绩突出者得到实惠,拉开收入差距。事实上,不拉开差距不能体现绩效工资作用,差距太大也不利于和谐稳定。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因过分强调工作量而导致教师斤斤计较的现象,平时每件事总要权衡自己有没有必要做,该不该做,这样就不利于团结了。

第二,教师对绩效的理解存在偏差。多数教师认为,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本身就是自己的,拿自己的钱奖励自己“没道理”。部分教师“铁饭碗”“终身制”等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一些考核机制也流于形式,导致出现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基本一个样,努力干与混日子一个样”的尴尬局面,产生不了太大的激励效应,存在新的“吃大锅饭”现象。

第三,考核过程繁杂,实效不高。由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专业性很强的劳动,对教师的劳动数量、劳动质量、劳动成果、劳动效益的评价考核很难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大多数学校的绩效考核操作繁杂、量化过细。还有些考核,指标的规定不是很合理,标准不是很明确,考核难度大,只注重于形式,对教师绩效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如何克服绩效考核中的这些问题?我以为,在方法上可采用“三结合”。

一、期望与激励相结合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人的能力只能发挥20-30%;如果得到激励,人的能力则可发挥到80-90%。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感到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一系列的期望回报时,他们将受到激励而创造出高的绩效。可见,一个人越是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提高工作绩效,并能因为绩效提高而获得相应的奖赏,而且认为这种奖赏很有价值,那么他的动机力量就会越强烈。所以,通过期望与激励,能使绩效考核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由此,学校可在双向沟通的基础上为教师设置合适的绩效目标,要使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产生绩效。只有教师相信,如果辛勤工作就能达成绩效标准,他们才有可能为目标达成而付出努力。相反,如果给教师设置的目标过高,可能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所以,学校为教师设置的目标必须是可达成的,而且要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同时,学校还可通过校本培训、教学研讨、工作室等多种方式,为教师达成目标创设条件和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通过努力改进绩效,体验成就感和工作乐趣,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和目标实现期望值。

二、竞争与公平相结合

绩效考核引入竞争机制,能促使教师为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而努力。“人的本性如此,没有一个制度化的东西压榨的话,他出不了东西。”绩效工资的改革与实行,突破了以往的薪酬分配体系,打破了僵硬的“资历”制度,为教师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营造了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

当然,绩效考核在注重竞争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公平性。心理学家亚当斯指出,不公平感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感,紧张感与不公平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公平感受,防止出现实施了绩效工资之后教师的积极性不升反降的尴尬局面。在绩效考核时,学校要多宣传发动,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多倾听教师的声音,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制订考核标准前要广泛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尽量用数据说话,改变考核中定性成分过大,标准模糊,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不足。比如,德、能、勤、绩这类考核指标基本上是属于定性化的指标,只有把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细则明确,才能为教师所理解,便于操作。总之,绩效考核中竞争与公平相结合,才能让教师心服口服,才能使绩效工资显现出它巨大的激励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为了使绩效考核的操作性更强,在确定考核内容时,可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能够用“量”来表达绩效完成情况的,要坚持量化;对于不能用数据来表达的工作,可进行定性化处理;对于既不能量化,也不能细化的工作,可采用流程化管理。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时,特别要正确理清考核中量化与细化、模糊与具体等关系。量化、细化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科学性、民主性、严谨性、公正性、透明性,有时制订的条例越细,暴露出来的不足、不公、不科学的方面就越多,教师间的矛盾冲突就会越多。所以,有时适当的模糊,会让结果更清楚,更有条理,更公允。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才能有效避免操作繁杂、量化过细、实效不高的弊端。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上一篇:班级建设要走向温暖和谐 下一篇:盘活本土资源,奏响课程构建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