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读说写三位一体的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时间:2022-06-10 01:42:46

建构读说写三位一体的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和信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就是学习者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当然也可以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有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艺术地提问

提问,即说,是互动的,既包括教育者对学生的提问,也包括学生对自主发现的质疑。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阅读课上,我十分注意问题的设计,一般而言,设计好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往往可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突破一点,带动全局。如在教授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短文时,一般的做法是提出这么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陋室”陋不陋?“陋室”的“不陋”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等等。虽然通过思考,也能体会出这篇短文的构思和中心,但未免显得过于呆板,不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的积极性,因而,我化繁为简,利用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在刘禹锡贬谪之时,当地官员百般刁难,致使其屡次迁居,愤而写作此篇以明志――仅提出了一个问题:当地官员本为刁难刘禹锡,为什么刘禹锡的这篇短文却让当地官员十分生气而又无可奈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热情立刻被点燃了,课堂上各抒己见,既回答了陋室不陋的几个方面,又从中体验到刘禹锡的精神品质。当然问题还要带有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情境的设置

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一种,它是指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指一种学习任务的动机,又是一种求知的欲望。

兴趣对于自主学习而言十分重要。阅读教学中适当的设置一些活动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甚至爆出创新的火花。下面仅以相对枯燥的说明文教学进行一些举例和说明。

1. 模拟各种职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情。

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而言,知识含量高,逻辑性强,它没有血肉丰满的人物,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对于理性思维刚刚萌芽的初中生来说,是缺少一定吸引力的。如果能针对不同的说明文内容,让学生模拟各种职业人物,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我收集了有关苏园的几幅图画,请学生当导游,根据课文内容,介绍画面中体现的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了。

2. 设计游戏,于娱乐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是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时、生动、准确的特点,教师们常常采用训练的方式,效果虽然不错,但其过程的呆板、枯燥却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也让教师不堪其累。如果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可以说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以表演的形式进行知识反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简单呆板的问答式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思维,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则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产生创新的火花。表演这一活动模式,既可以满足初中生较强的表演欲,又给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网络的辅助

在对学生进行的有关教学形式的调查中,很多学生指出,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多使用多媒体,每一节网络多媒体教学课都能让他们十分关注。

网络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直观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能进一步把电视机视听这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符合语文学科听、说、读、写教学的特点,更能克服传统的枯燥的背、记、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的欲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教师要给学生发问的权利、读书的权利、想象的权利。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教师要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有力促进学生发展。

上一篇:从高兴到高效 下一篇:你风声鹤唳,生活就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