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与“应试”

时间:2022-06-10 12:46:48

摘要:课改的核心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课改并不拒绝应试,它对课改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如何在新课改下适应“应试”?怎么找出他们的契合点呢?

关键词:新课改;应试教育;契合点

目前,新课程在四川已经施行多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却碰到了诸多难题,归纳起来就三方面:新课程究竟应该如何上,一线教师究竟应该怎么办,考试究竟又会怎么考。教师们都处于“迷雾”中是理所当然。那么,我们怎么来找到契合点,找出突破口呢?

一、应试与课改契合点在哪里?

课改的核心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课改并不拒绝应试,考试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它对课改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研究《考纲》更能让我们明确方向。我们知道,其实应试并不等于应试教育,“应试”本身只是一个空壳,然而当以“教育”来填充这个空壳时,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味道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很多弊端。从《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找出它们的交集,如《考试大纲》要求测试理解、识记、表达应用、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则要求学生在、“感受鉴赏”、“积累整合”、“思考领悟”、“发现创新”、“应用拓展”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两者提法虽不一样,但就其在能力的要求上,却有共通点。这其实就是二者的契合点,不只是能力上有,内容上、范围上等也有,明确这些契合点,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我们就会有意识地把以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进行转变,这是大方向,牢牢把握大方向,就能思索出多种教学改进措施,让课堂焕发生机。

二、“万变”而求其“宗”

“万变”指我们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宗”指《考纲》要求,我们就是要在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多维思考并广泛实践,动用种种手段,全面达成考试的能力要求。具体是指:

(一)变“教室”为“学堂”,以其自主而求“识记”

“教室”的称谓是教的观念被不断强化的结果,学生学习的场所应叫“学堂”。“学堂”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课堂自主学习是相对的,学习内容要受考试范围的限制,不能完全由学生来确定。有些“识记”性的基础知识必须落实,而“识记”又是能力层级较低的板块,学生通过读,看,查,比等方法基本上都能自主掌握,教师不必过多参与。所以,在新授课之前,教师应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把课本和课辅资料(《聚集课堂》)有效结合起来,自主完成生字、生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整体结构的积累,理解,检测,修正与巩固过程。

(二) 变“灌输”为“交流”,以其合作而求“综合理解”

合作学习是对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的否定,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异质的学生会在交流中对知识或文本得到更丰富、更广泛、更多元、更深刻的理解,并对所得感悟进行梳理汇总,最终得到综合性的结论,理解能力也会随活动的不断深化而提高。如在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简单的学习过程:

1.明确学习目标:整理各类文言现象。

2.分组分工。一小组:通假字、文言句式;二小组:古今异义词;三小组:一词多义;四小组:词类活用。

3.学生合作讨论学习,教师组间巡视,传递小组信息。

4.小组发言人展示合作成果。

5.组间质疑互答,教师适时点拨。

6.教师评价学生合作过程及成果。

7.布置作业。

(三) 变“教学”为“学教”,以其探究而求“分析”

“教学”二字,教在前,学在后,教师“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因此课堂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师成为课堂的中心。新课程则要求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主要就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形成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动过程,而其中,分析过程尤为重要,它牵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会从未知走向已知,从而突破自我。

在《小狗包弟》的学习中,有生提问:第一自然段与小狗包弟关联不大,作者写作不是浪费笔墨吗?有生答: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为了引出下文“我”与包弟的故事,有较大关联。学生纷纷赞同,教师追问:只这么简单吗?学生一下敛声细想,却无所得。教师引导:

1.学生归纳第一自然段与后文的大概内容。

2.学生分析两只狗的具体表现。

3.学生体味作者对两只狗的不同情感态度。

4.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一生立身而答:通过对比,还可深化主题。

(四)变“选修”为“训练”,以其过程而求“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是《考试大纲》中最高的能力层级,提高其能力需要大量的阅读训练作铺垫。选修教材可作为我们训练学生答题思路、答题技巧、答题能力和提高鉴赏评价水平的最佳试验地,精心设计学习过程,边读边练,以练促读,认真落实“鉴赏评价”考点,让学生笔头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五)变“语文”为“生活”,以其体验而求“表达应用”。

大力拓宽语文课堂的视野,不把学生局限于课本,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课文只是例子”,叶老的这句话被人们广泛引用,但真正这样做的并不是很多。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延伸到社会。操作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美文摘编”、“奇文欣赏”、“名言集锦”、“街市错字拾零”等,这些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这样做,作为老师,寓教于乐,何乐不为?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不妨尝试以“实施主体教学,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模式:

1、自学辅导式:这种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辅导。课堂可设计为如下几个程序:提示(目标)――自学――质疑――讨论(难点)――点拨。这种模式中,教者就变为指导性的帮助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时巧妙地将学生引导到课堂重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上,全身心地投入,一切为了学生。

2、质疑探究式:“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语)这种模式的课堂结构可设计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课改要改,这是大流,不可拒绝;考试要考,这是必然,不能改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求变,以期最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田建荣、贾锦钰,论考试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J].教育科学研究,2009,(03)。

[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12-29。

[4]唐晓,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应试和课改有机融合,文理科杂志,2011,(01)

上一篇:浅谈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合理发挥多媒体、网络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