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厌学情绪形成原因及教育转化对策

时间:2022-06-10 08:46:10

中职学生厌学情绪形成原因及教育转化对策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厌学情绪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转化对策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教育转化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厌学;成因;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70-02

1.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研究当前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厌学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树立信心,学好知识和技能,掌握谋生的本领,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1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喜欢我行我素,一些学生头脑灵活,学习成绩也不错,但隔三差五就违反纪律,如上课时讲小话,抽烟,喝酒,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等等。有的学生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还有的学生,上课时搞出各种怪话,怪声,怪动作,或者专门接老师的话,弄得全班哄堂大笑,影响课堂纪律,并损害教师形象;三年下来,知识和技能没学到,却学到一些不良风气,染上一些坏习惯;有的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诈骗、偷盗,品德低下,学业荒废,无组织无纪律,极个别的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此种种表现,不胜枚举。

1.2无心向学,得过且过。这类学生并没有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但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虽然不捣乱课堂,然而"人在教室,心在飘游",抱有严重的得过且过的心理。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不进,听不懂,专业课也不愿学、不好学,课堂学习不认真,实训操作仍不想学、不愿做,老师在示范他们在下面玩游戏,老师下去指导他们眼睛瞪天花板,玩手机,听MP3,有的老师干涉不听,反而顶撞老师,甚至谩骂老师,在实训房混过时间。有的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无心读书学习,个别学生甚至晚间翻墙外出上网,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这些现象给学校的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中职学校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

2.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原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厌学情绪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即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往往是两者相互影响的结果。

2.1中职学生自身的因素

2.1.1心理不健康形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生理变化快。他们虽然生理上已接近成年人,但心理上还没有成熟,是非观念不稳定,波动较大,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指导学生的言行,势必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纪律,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1.2从众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从众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从众心理"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他们大多是在初中"有问题"的学生,自卑、随波逐流思想从而导致厌学情绪。

2.2中职学生自身以外的因素

2.2.1家庭方面的因素

(1)过分的溺爱与娇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无论正当与否都给予满足和迁就,使子女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好习惯,而恰恰却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对子女的缺点错误则姑息,袒护,甚至隐瞒,使他们养成高傲、自私自利、专横跋扈、不爱动手的病态心理和性格。

(2)教育方法粗暴。破碎家庭子女,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家庭关系破裂离婚,形成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学生感到自卑、压抑,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家长奉行"棍棒出孝子"的思想,对子女以打骂代替说服教育,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长期下去,无论父母讲的是否正确都听不进去,形成一种反叛心理,变得冷酷消沉,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3)有些父母外出务工,目前的中职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自卑心理,或得不正确的管教,从而放任自流。产生厌学情绪。

2.2.2社会因素

(1)社会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就业难与劳动力准入低门槛的矛盾,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极大冲击。各大专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产生了。说上了大学,中专照样找不到好工作或找不到工作,而且还浪费了钱财,使一些人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

(2)网络媒体的影响。时下,网吧、手机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因素,许多原来成绩优秀的学生,迷上网上聊天或网络游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再无心学习,把上计算机实践课当成游戏课。老师在上面课课,学生在下面"打仗",有的甚至出走、犯罪。

2.2.3学校因素

(1)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2)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特别是当前开设的一些课程,内容过深,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按现行高中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进,上课只能发呆或睡觉。

(3)教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教师仍处在"填鸭教学"的被动式教学地位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不产生厌学情绪。

(4)分层教学、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由于种种原因,在中职学校还没完全推行,理论课教学比例大于实训课,学生实训操作时间不足。因而对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动力。

3.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教育转化对策

教育转化对策工作,必须依靠家庭、社会及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取得效果。

3.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要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问题,首先要解决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从过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行政管理干部转变到培养生产一线优秀技术工人上来。教师更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学生。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只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产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主动适应学生,积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职业学校学到知识、学到技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3.2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是教育转化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转化的最直接人。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

3.3家校共育是对学生成长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言传身教,配合学校把学生教育好;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净化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要采取灵活措施教育转化教育: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定的心理期待、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给学生更多的关爱、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引导差生进行自我创造教育、要真正实行素质教育。

3.4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现在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观念还没完全转变,仍习惯在课堂讲原理,在黑板上画图、在教室做演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不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教师对待中职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和信心。中职学生身上厌学情绪,不是一日形成的,同样,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应付出很大的精力,教育转化必须有信心、耐心。

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加强对中职学生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书目

[1]赵云鹏:《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浅析》2009年12月24日

[2]梁鹏 :《浅谈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13年1月19日

上一篇:搞好学校管理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