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22-06-22 12:54:38

注重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74-01

在现代中学教学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面对中学生课程学习日益繁重的现实和需要掌握的大量知识,如何让学生走出这繁重、烦味的课堂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注重师生和谐策略

众所周知,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学中师生的和谐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过课堂的教学效率,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把爱寓于教学中,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时,就是要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由此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愉快地进行学习;一旦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报以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教师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即所谓"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主动去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师生间关系冷漠,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不和谐因素影响,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学生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你让这样做他偏那样做,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带来的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阻,宛如向板结一块的花盆中泥土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事实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谈不上教学,更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主动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和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

2."活"用教材,精全备课

课前准备得是否精全、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备课,既备教材,还备学生。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更不是为了完成教材的课时任务而教学,而是为了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个性,持续发展而进行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材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而教学活动的终端目标却是使学生这个动态因素得到有机的发展。至此,教师应在精研教材,剖析教材,渗透教材,把握教材时,定要明确教学目的。为着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的教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将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性格特点、适应能力等进行综合、全面的掂量、摸索与总结,进而"活"用教材,将静态的教材进行人为的、科学客观的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动态化,教材才能得到真正的使用,才能随着地域的不同,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个体的因异而有效合理地变动并适合学生的需要,发挥了教材的能动作用。这样才能改变以往那种以一"材"套万人的落后的、僵死的旧局面,紧而演成以一"材"适万人,一"材"利万人的有效的、活现的新局面,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先导作用。

3.抓准差异,整合教法,优化课堂

我们常常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着这么一种教学盲区,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们往往只注重自己如何把课上得顺,自认为课顺就是好课,为了达此目的,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上,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角色,而以自己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采用了更多的讲授法,或简单的问答式教法,使课堂教学陷入了专门传授知识的课堂态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大多都是来自老师们一厢情愿的灌入。新课程理念曾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学习活动,师生各有各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他们并不是主动与被动、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盲目的教学行为和急功近利的教学心理,让师生主体发挥能动作用,我们授课时,应抓准学生之间的差异,整合教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秩序,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进行。因为学生是来自各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各不同,他们还有着各异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学习习惯、适应能力、基础知识结构等等,思维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极强的学生,只通过预习自学或认真听老师轻轻的点拨、暗示提醒就豁然开朗,甚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有的学生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借助示范表演、实物操作、作图观察、举例说明等直观形象的例子加以思考,才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更有的学生比较适于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特强,在题目讲解、问题解答与学习辅导中,一定要老师解决、操作一遍给他们过目,他们方可接纳、理解。所以,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之间的差异,综合利用讲授、引导、点拨、激励、暗示提醒、列举、打比方等多种富有传统特色和创新特点的以启发、激励为主的教法,和构建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进渐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才能出色进行,学生们才能在这种合理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轻松学习、获取知识,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一篇:中职学生厌学情绪形成原因及教育转化对策 下一篇:素养内涵善品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