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据质量赢在精细管理

时间:2022-06-10 07:04:58

企业数据质量赢在精细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在于精思独到的不断创新,在于细致入微的精细化管理,统计工作同样也需要精细化管理。所谓“精”就是对统计管理方案不断提炼,精心筛选去粗存精,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所谓“细”就是对统计管理事项潜心研究,细致入微不遗巨细,将统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使企业统计管理各单元按照企业统计制度要求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进而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程序化是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

统计程序化是指把反复出现的统计业务编制成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程序,将统计规程形成制度,并装订成册或入框上墙,统计人员只要按照编好的规程操作,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是统计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

统计程序化将每一个具体统计环节的工作程序化,比如每天都要处理的统计日报工作就应该分别明确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分析报送等各环节流程。数据采集环节应该首先确认原始记录单据或原始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效性,明确各种单据信息取向、分类,数据形成、记录、传输等流程;数据整理环节应明确如何获取基础信息,怎样核验前端数据真伪与时效,怎样统计有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怎样核验关联数据形成初始日报数据等流程;数据分析报送阶段应明确如何核对日报数据,分析数据变化,怎样编写日报说明,何时以何方式报送等流程。各个具体环节程序化之后,即使是统计新手也能按照既定规程操作,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流程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处理纷繁复杂的统计数据,保证统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大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及统计数据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工作程序化是全过程管理,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疏忽,应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

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统计标准化是指将统计工作中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定、规程、标准、要领等)形成文字,或者制定成统计工作标准书,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并将这些标准付诸实际。这是统计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统计标准化应明确统计工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工作目标,应准确描述统计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应考虑统计工作的实操性及每一处具体细节,应倚重工作效率提高、错误再发防止、培训提高素质。将平时各项统计管理要求制度化作为统计标准化内容参与企业管理。比如对于报表名称文件管理,可以要求统一以形如“2012年XX月XX公司生产运输统计月报”的标准报表名称文件命名。有了标准化,就能统一企业各部门的统计行为,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不同的人来操作,统计工作效率与统计数据质量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

专业化是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

统计专业化是指从统计专业技术角度研究分析处理每一项统计业务,将每一项统计业务做精做强,突出统计专业特色。这是统计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核心。

统计专业化应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完善统计基础管理。统计基础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统计台账,确保数出有据,应分类管理各类数据,妥善保存各类统计资料,数据提供、查找方便快捷,这是做好一切统计工作的基础。

二是认真区分统计报表主体。应准确区分统计范围,辨清统计主体。比如对外统计报表一定要明确是企业集团范畴还是法人单位概念,若是企业集团范畴应包括集团所属子公司,按照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反之,按照法人单位口径统计。

三是严格界定统计报表期间。分清报表是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还是年报,正确把握统计周期,准确统计报告期及对比期数据。

四是准确把握统计指标涵义。分清所报统计资料是统计报表还是调查问卷性质,分清是时点指标还是时期指标,每一个指标都要严格按照当年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及统计处理方法填报。

五是严格遵守报表报送要求。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报送统计资料,明确报送方式。若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则注意按照规定文件格式及规范文件名称及时报送;若是通过互联网报送,则应该提前检测网络是否正常,安装必要的填报处理软件,确保计算机软硬件能够满足网报要求,提前收集、核对、汇总、编制统计资料,在网报开网之后立即进行网上填报,分析网报审核提示编写核实说明;若是需要报送纸介质统计资料,则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达。

六是认真加强统计数据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以数据形式体现,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尤其是对变化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既可以让政府统计部门真正了解企业数据变化情况,又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不断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七是认真履行报表审核义务。统计报表应层层把关,逐级审核上报,实行初审复审逐级上报制度。企业统计人员、各级管理者必须认真履行报表审核义务,对审核报出的统计资料负责。

八是顾全大局精中求细求实。一份统计报表有时会涉及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统计人员应从统计专业角度积极协调相关各方,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搜集整理基础统计资料,不断提高统计执行力。在做精统计业务的同时,对诸如设计核对电子版统计样表、在台历上标识统计资料报送日期以提醒及时完成工作等任何细节都不放过,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九是不断加强统计专业培训。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企业应鼓励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参加统计继续教育,不断培养统计人员扎实、严谨的统计工作作风,不断锻造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捷径

统计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程序化、统计标准化、统计专业化等先进的统计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统计管理方式,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及统计工作效率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融合统计管理与信息技术。信息化能够极大地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统计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捷径。

统计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纸质台账、纸质报表等传统的统计管理模式。通过设计和优化企业统计业务流程,设计执行全新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使企业统计信息传输更为快捷,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比如企业可以研究开发适合本单位使用的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软件,在这个集中的统计信息管理平台上定制相关统计报表、规定填报审核流程、分配操作管理权限、汇总统计资料、链接常用外报单位等。这样信息化了的统计管理系统就能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使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相关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总之,科学合理的企业统计制度设计及严格细致的统计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企业统计制度设计应围绕统计精细化管理理念通盘考虑、精雕细琢,从而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圆满完成政府统计调查任务,发挥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黑龙江总队开展物流产业调研等 下一篇:数据的源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