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识图教学

时间:2022-06-10 05:48:43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识图教学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引导每个学生学会学习”等等。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高中地理识图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运用地图,巧于运用地图”。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识图教学

地图知识在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中更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还认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那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髓,真正把识图教学课堂组织好,展示好呢?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式教学法主导教学全过程。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学习能力。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图能力、自己析图和自己总结图像规律的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具体而形象的反映。学习地理如果不会阅读和使用地图,不能把所学地理事物和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就很难形成空间分布的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设计双边、交互的教学活动,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这是培养识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地图是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类别

(1)文字图片结合法:教材上很多地图旁边都附有文字说明,地理图像“影射”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像。图像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像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如讲授矿产分布、工业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都必须有相应的地图,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挂图、地图册、教材图像或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又如《地球的运动》中的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而这些内容结合地图来讲或者边讲边画图,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例图引人法:教材中安排的“读图回答问题”栏目,以图夺人,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把学生注意力引入最佳状态,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如教师可以利用《我国年总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量强度的因素(纬度、海拔、气候等等)。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绘制板图,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地导入新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图片代替文字法:教材中有的地方直接用一幅图来表现和说明一个问题,而不用文字叙述。例如,关于地质循环的内容,课本上只有《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而没有文字说明,只在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用一些箭头表示物质的转换和循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图,开展讨论,弄清地质循环的主要原因、过程以及涉及的各种地质作用,否则就会遗漏知识点。

2.学生掌握地理图片的几种常规训练方法

(1)看图记图练习:读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一环。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训练贯穿图像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读图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提示规律和成因。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识别图像类型,明确读图目的识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尺认真读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查读图结果,得出结论。

(2)模仿填图练习: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因此,新大纲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填注地图、绘制示意图和地理图表。填图练习要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文字大小、书写要规范,间距、位置要准确,不能随心所欲,张冠李戴。要让他们明白:图上差之毫厘,实地谬以千里。绘图训练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课堂训练。学生要准备纸笔,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动笔。学习区域地理,先画出区域轮廓,例如,非洲、南北美洲都略呈倒三角形,中国形似雄鸡。然后,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再分别把山脉、河流、矿产、铁路等地理要素画在轮廓图上。讲地理事物的运动和成因,如“洋流”、“水循环”、“三圈环流”等等则要求学生画出示意图。若能长期坚持,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地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活动课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地理调查,收集地理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编绘学校平面图、家乡交通图、工农业生产增长(曲线或柱状)图或人口金字塔图等等。

(3)考试析图练习:通过地理图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的能力;能从地图上查找课外阅读、听广播、看电视接触到的地名和国家并熟悉它们,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从地图和图表中分析地理问题,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在新世纪新的“学到老,活到老”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掌握识图的方法技巧比盲目地死记硬背去记图更为重要。本文从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角度,就地理课堂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我的浅薄之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J].2010版

[2]任志宏.高中地理教辅用书.赢在课堂[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3]王亚静.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M].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1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小金口中学)

上一篇:让生物教学多些残缺美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导入”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