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安多藏语借词的运用

时间:2022-06-10 04:02:28

汉语中安多藏语借词的运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在交流过程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单独完成这一任务。就词汇而言,不论是外来词的引进还是本族词的输出,都是一种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文化传播活动。

许多语言学家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借用外来词的“纯洁”语言。人们之间广泛、深入的交流活动,使得人类社会各族群的语言间产生了碰撞与“大融合”。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大量的外来词汇在汉语中“登堂入室”,使汉语觉得词汇更加丰富多彩。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直接或间接吸收的外来词。如:拷贝(英语)、沙龙(法语)、纳粹(德语)等。当然,随着藏民族、藏文化等与外界广泛的交流和传播,藏语外来词也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安多藏语及借词的界定

1、安多藏语的界定

藏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

藏区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同,形成了四个方言区,安多方言、康巴方言、卫藏方言、阿里方言。目前说阿里方言的人数在国内不多,30多万阿里方言的藏民分布在拉达克(土尔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印度),因此,国内一般说三大方言,[2]即安多方言、康巴方言、卫藏方言。

安多方言区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其地域范围广阔,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藏族聚属区最大最丰美的牧区。?

2、借词的界定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5] 除了“借词”、“外来词”之外,有些学者还使用“外来语”、“借语”、“借字”等说法。高名凯、刘正琰等学者主张将“借词”与“外来词”区别开来,[6]而王力、周振鹤等学者则将“借词”与“外来词”看作名异实同的概念。对于“借词” 或“外来词”的概念和范围我国学术界历有争论,至今也未有统一意见。人们争议的焦点在于:其概念是指把外语词中音义全部搬入,还是指搬入外语词中形音义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张锦文(2003)将“借词”分为三类:一是“外语词”,即直接借用外文单词或字母构成的词;二是“混成词”,即借用西文字母加上汉语字素构成的词;三是“外来词”,即完全音译、完全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的词。[7]在这里,“借词”与“外来词”是从属关系,“借词”的范围要比“外来词”的范围大。本文将使用“借词”这一术语,以张锦文的分类方法为主要依据,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视野进行探讨。

二、汉语中安多藏语借词产生的原因

“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5】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

现代汉语中的藏语借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和心理现象。它们的广泛传播与流行,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底蕴和深层的大众心理因素。它们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是特定时代大众心理条件的特殊体现。

汉语中安多藏语借词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越来越多的藏区特有的商品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如:糌粑、粬菈、冬春夏草、喇嘛等。

由于藏族现在普遍接受汉语文教育,再加上经济 、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与汉族接触频繁,以音译形式的藏语外来词占多数。如:松赞干布等。

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佛教东传而吸收的梵语语言系统的佛教词汇为汉语带来了上万条新词汇。此次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不仅对汉语的词汇结构有所影响,更重要的是其影响已从物质文化领域深入到了精神文化领域。美国汉学家芮沃寿在《中国历史中的佛教》一书中说:“最显著而无所不在地体现出佛教影响的就是现代的中国语言。从山野村夫的谚语到文人骚客的雅言,那些源自佛教的词语,人们信手拈来。”【11】如:袈裟、舍利子、荼毗等。

悠久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的思维观念与语言文字都富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古今几千年来藏族人在自己所居住的这片区域里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布达拉宫。

三、汉语中安多藏语借词的构成方式

语言结构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一般看来,词汇的变化比较突出,明显,语音次之,语法很难受到影响。对藏语来说也同样如此。结合前文中对安多藏语及借词的分类,汉语中的安多藏语借词的构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1.音译词

不管其原借词在本族语中有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它在使用的时候注重的是音相近似。如:公司、喇嘛、各种人名等。

2.音译加意译

在转写的借词后加一个指类名词,表明它的属性。它分为两类:第一,前半部分采用音译,后部分采用意译。第二,前半部分采用意译,后部分采用音译。如:松巴鞋、雪顿节、羊卓雍错湖等。

3.意译词

根据原借词的本来意思译为本族语。如:锅庄舞。

现代汉语中安多藏语借词音译词数量最多。尽管它是引入汉语中无对应词与外来词汇的最简便的方法,但其功能重在表音,表意功能较弱。

对待汉语中安多藏语借词的态度

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间交往接触的结果,我们对外来词的认识应该建立在语言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他在文化传播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外来词的出现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从汉语史,汉语语言文字特点,汉民族文化心理及吸收外来词反而对发展本民族语言是有利的。为了使外来词规范化,在引用外来词时要遵循互通有无、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大众媒体起好导向作用尤为重要。正确、恰当的使用外来词将是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藏族人民“为我们这个星球和全人类做出了两大贡献:通过限制开发,为地球保存了高原这一块自然生态环境,使之至少在20世纪以前未受人为的大损害。从而为高原自然环境和整个亚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了贡献;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与高原高度协调的文化生态环境”。用深厚的宽爱、利他思想引导下的尊重自然的宝贵的雪域文化精神,是对人类生态文明的丰富,更是对生态环境高度自觉保护的伟大硕果。

参考文献

[1] 外来词的范围及定义之我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312.

[3]付准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172.

[4]格桑居冕.“藏语方言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高 燕. 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J]. 松辽学刊,2002,(1):88.

[7]张锦文. 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 辞书研究,2003,(3):70.

[8]拉毛太.《汉藏新词语词典》

[9]张锦文. 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辞书研究,2003,(3) :69-75.

[10]莫秀兰. 汉语外来借词的新趋势[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S1):49-50.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改革传统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