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

时间:2022-06-10 03:27:56

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也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

0.引言

目前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已走进各行各业,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渴望与日俱增。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也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1.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1.1缺乏一整套成熟的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导致了计算机教育其它课程具有很多不同之处。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计算机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都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没有以学生的角色经历比较系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实践,对许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缺乏直接的体会,加之学科发展比较快,许多问题还来不及深入思考,因此他们对计算机教学缺少一整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只有边教边学,在摸索中前进。虽然近年来,在教师队伍中新分配一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计算机教学内容多

计算机科学已不再是局限于一两门课程,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出现了许多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如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同时还有许多实用技术,如中英文录入技术、排版技术、计算机维修维护技术、查毒防毒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等。除了已发展成熟的传统技术,计算机行业中许多新技术、新知识还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许多听来还很遥远的技术和软件,今天已广泛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例如Windows、WORD、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计算机病毒、Internet网络、多媒体、图形加速、三维动画、MMX、浏览器、Email等等,每一项新技术的更新与应用都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倍增,这一切都迫使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与掌握。

1.3计算机类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短

现有设备数量和实际需要量缺口较大。虽然近几年来高校逐渐建起了计算机实验室,但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加,上机时间越来越难得到保证。而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面向应用”、“精讲多练”都要求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使用计算机,绝不能搞“纸上谈兵”、“无机教学”。只有真正做到这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2.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2.1运用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知识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的演示操作是一种自然而然、天衣无缝的选择,此时再配合恰当的讲解将会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演示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演示时机、演示操作顺序、演示内容详略等相关问题的把握。

2.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例如,在word排版实验课上将学生根据操作基础进行分组,每个组内都包含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然后要求每个组都依据组内的主流审美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在规定时间内将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排版,完成之后,在每个组内随机选取代表,借助多媒体设备对所有的同学进行讲解及操作演示,同时对每个组讲解完毕后进行相应的小结及评审。实践证明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亦解决了学生基础层次不同的问题,因为基础好的同学在合作完成时,成为了组内的核心,他们很愿意指导帮助其他同学,同时在讲解交流时,他们也会很认真的听取其他组的技术经验,获得了进步,对于基础中等和较低的同学,由于事先讲明会随机选取讲解人,因此他们在合作完成任务时会认真学习,在讲解交流时,也会认真、谦虚地听取他人的技术经验,最终进步很大。

2.3充分注重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练习教学法的一种,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理论难度较低,实践操作要求高的特点,因此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完全顺应该课程的特点。在该课程的实践中,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因此学生往往会觉得很简单,产生不重视的态度,对此需要教师充分强调重要性,同时在实验设计时增加难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进行PPT的制作时,教师可以事先将已搜集到的精美的PPT进行演示,促使学生找到差距,找到认真实践的动力;在网络实验课时,学生往往会漫无目的地浏览页面,如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百度等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进行研究,则学生也会被激发出强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这样的实践必将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2.4改进考核方式

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上机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考核时不但要进行笔试,还要进行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即考核采用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而上机考试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们对一些命令、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过程的掌握情况。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都可以建立专用试题库,使考试更规范化,尤其是上机考试,还要编制出专门上机考试系统,考试系统根据每位同学的学号随机组题,在机器上现场完成,且限时完成。通过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的结合,才能基本全面反映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达到培养人才的目地。

2.5更新课后答疑手段

学生在课后操作很容易遇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实行网上指导答疑,交作业等。学生们也可以自行到网站下载学习资料。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有好的想法也可以跟老师或同学交流。有了这种宽松的网上环境,答疑解惑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们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对学生们来说不会出现大量的问题积压利于保留学习热情,对教师来说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有利于今后授课的完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不断推向深入,从而把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永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

[2]周学文,王世伦.计算机基础教学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王利.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01.

上一篇:PowerBuilder中动画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淮安医药行业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