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情 景中人

时间:2022-06-10 02:35:23

雪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是天地间形神兼备的精灵,几千年来,雪一直是文人墨客情之所钟,笔尖所向。于是雪在唐诗宋词间曼舞;在怒放腊梅下静默;在黛玉葬花时凄楚。雪浅浅的低吟声,飘飘洒洒的倩影,弥漫宇宙,穿越时空,引起多少古人的怜惜,激发了多少文人的诗意,又寄托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1924年12月北京的一场大雪,引起了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和遐想,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深邃的情感;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们窥视到作者战斗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豪情。先生的《雪》看似描写江南和北国不同的雪景,实则以雪为载体,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情感;还以雪为素材,塑造了两类可爱的人儿,读来意蕴丰富,情义绵长。

在作者笔下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是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更是冰清玉洁的美丽佳人,是楚楚动人的江南才俊, 难怪那“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陷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也耐不住寂寞,展露出头角,散放出芬芳,缤纷出色彩。更有趣的是还能在这片雪地里塑雪罗汉,不仅小孩子来了,还吸引了大人,可见这里还是一派太平盛世,“歌女”尚且“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读到这些文字怎不让人享受如沐春风的舒适,如驾祥云的愉悦,如见故友的欢快。于是使人情不自禁地唱起那些柔婉,温和,甜蜜的歌曲。“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

所以说江南的雪是柔美的,带给万物的也是似水的柔情。雪中不仅使我们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可见多情的江南即使有雪,也到处有生命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也让我们想起了雪莱的那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然而“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所以说江南的雪,美则美矣,转瞬即逝,犹如那薄命的才子,易老的红颜,未免让人心生遗憾和惋惜之情;然而岂能只是一味的漠视,不能光是怅然若失呀。我们要捍卫江南雪的洁白,保护江南雪的容颜,不让江南的雪流着泪离开。于是北方的雪凌空而来,愤慨而飞,带着雪耻的决心,摆出一副复仇的架势,横空出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天地广阔,多出帝王英雄,他们往往独立不羁,所向披靡,让人心生敬佩赞美之情。北国的雪亦然,他们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虽然是孤独的,却犹如孤独的觉醒者,犹如孤独的鲁迅,让孤独的身影飘在令人景仰的天空。他冰冷,坚硬,孤傲,执着, 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在日光下灿灿地生光,弥漫太空。他以其磅礴的生命,孤独地迎接着明天的太阳,恰似独战的骑士,给人以战斗的豪情,反抗黑暗的勇气。所以说北国的雪,象征着北方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他们“包藏着火焰,在太空里旋转,升腾,闪烁”, 撼天动地、锐不可当。 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让我们在无形中读出棱角分明的形体,在无生命中体味出大义凛然的正气。

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怎不让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于是想放歌高亢:“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先生的一篇文章,两幅雪景,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血脉相通。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给我们美的享受,心的愉悦,也是作者所钟爱的。而朔方的雪,壮美旺盛,给人灵魂的涤荡,高昂的斗志,是作者所敬仰的,要赞美的。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雪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因为鲁迅先生的这篇《雪》写于1925年,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而北方还被封建军阀盘踞,处于一片寒冻之中。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怎样创造美。他极力呼吁世人去呵护江南美女般的雪景,不要让这种美再消逝;呼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与黑暗做斗争,做像北方雪一样的英雄豪杰,义无反顾,就像鲁迅先生自己的一生一样:“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做一名真正的勇士。 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说了也做了,他用犀利的文字顽强地斗争着,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鲁迅先生的《雪》,让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气势,更体察到了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所以说本文表面在写雪,实则在抒情,景中看似无人,实则含沙射影。

(作者单位:庄浪县永宁中学)

上一篇:利用语文教材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途径 下一篇:固本培元 深入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