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10 02:19:14

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

摘 要:产业结构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结构是现代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本文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为参照系,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将统计数据分为三个时段考察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基本演化成“三二一”的结构,但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优势逐渐丧失,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降低。

关键词:江苏省;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结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断加快。1988年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江苏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90年以后基本稳定在70%-80%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提高,到2011年时,第三产业比重达22.92%。具体来看,从1988年开始,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高于第一产业的比重,由之前的“二一三”的产业结构演进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并且一直保持这样的格局,从其变化趋势上看,产业结构不断在合理化,逐渐向发达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演化。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选取1988年-2015年相关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发对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现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和Creamer(1942)提出,后经过Dunn(1960)等逐步完善,进而广泛的应用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成为经典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范式。SSM分析方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以全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参考系,将区域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G=N+P+D。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中各产业的竞争力和优势,找出区域中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进而制定未来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假设江苏省在经历了时间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基年期江苏省经济总规模为b0,终年期为bt。分别以bi,0,bi,t(i=1,2,3)表示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在基年期和终年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全国在相应时期的基年期和终年期的经济总规模,以Bi,0,Bi,t表示全国基年期和终年期第i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江苏省与全国第i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内的变化率分别为

以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份额把江苏省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

这样,在[0,t]时段内,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结构偏离分量Pi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三个分量,从而可得:

Ni为份额分量,是i产业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江苏省产业规模所发生的变化,把这种假定的增长水平与实际的增长水平相比较,如果低于实际增长水平,则区域总偏离值为正;反之,则为负;Pi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是指江苏省i产业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比重的差异引起的江苏省第i个产业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Di为竞争力偏离分量,指江苏省i个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国相应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江苏省第i个产业的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PDi称为总偏离分量,反映江苏省i产业总的增长优势。

同时,根据偏离-份额分析表,分别计算出三大产业的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力效果指数U,总的结构偏离分量P以及总的竞争力分离分量D,借以判断江苏省三大产业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计算公式如下:

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由上述各式可知,若G较大,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水平;若P较大,W大于1,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倘若D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三、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以1988年、1997年和2006年为基期,分别对江苏省1988年-1997年,1997年-2006年和2006年-2015年产业结构进行了偏离份额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计算结果分析:

(1)由表1可知,三个时间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增长份额Ni均为正数,说明三次产业均为全国性的增长部门,并且都呈增长趋势,均获得较高水平的增长。江苏省三次产业的增长份额大小顺序为“二三一”。说明第二产业的增长份额最高,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三个时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i均为正值,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优于全国的总体产业结构,产业素质表现较为良好,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大小顺序在前两个时段是“二三一”,说明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最明显;最后一个时段是“三二一”,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份额超过第二产业,表明第三产业的成为最具结构优势的产业。

第一个时段,江苏省区域竞争力份额Di第一产业为负,第三产业最高,但是数值较小,三次产业在全国虽然具有竞争力,但是竞争力相对较弱。第二个时段,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份额减少为负值,并且第二产业区域竞争力份额下降,说明此时江苏省的第一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具备竞争力,产业结构的非农业化使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轻型化”趋向导致基础工业相对落后,传统工业因其规模较大、占整个工业比重较高,而新兴工业规模较小、还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等因素导致江苏省经济发展缓慢。第三个时段,江苏省区域竞争力份额一产业持续为负,第二产业减少为负值,但是第三产业迅速飙升,且数据较大,说明第三产业在全国是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

(2)由表2可知,第一时段内,江苏省三次产业的总偏离份额为5471.49,其中由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为3229.49,大于D值,说明在此时段内江苏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时段内,由于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在总偏离份额中的比例远远超过竞争力优势带来的增长,因此江苏省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特别是二三产业的调整较为明显。第三时段内,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在总偏离份额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从三个时段的总偏离份额变化趋势可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第三个时段已超过第二、三产业,说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变。

1988年-1997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05,说明江苏省的总体经济增长率快于全国;并且P=3229.49,结构效果系数W=0.99,接近1,表明江苏省经济中朝阳产业、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经济结构较为合理,并且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D=361.43,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1.06>1,说明江苏省有较多部门发展迅速,竞争力逐步加强,在全国的产业地位中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1997年-2006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18,说明在此时段内江苏省的总计经济增长高于全国的水平;W=1.01>1,这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中落后产业占比不断减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同时,U=1.17>1说明江苏省产业部门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优势突出。2006年-2015年,江苏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L=1.04,说明江苏省经济得到较快增长,快于全国;P=25435.87,结构效果系数W=0.981,相比上一个时段有所下降,说明产业竞争力在下降,产业优势越来越弱。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各种资源和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有效配置,而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基本演化成“三二一”的结构,但是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和生产效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的结构优势在不断丧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并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降低,由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可知,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因此,江苏省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力度,提高三次产业的内在素质,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1.第一产业

由实证分析可知,江苏省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低,产业竞争力较差,并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江苏省应当以发展特色区域农业生产、农业规模化和提高行业竞争力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打造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产品和市场的统一,从而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适合高效农业发展的创新投入体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数量上和结构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在不断减弱。因此,江苏省应该继续扩大资本的投资规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扩大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其次,要做好产业升级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要做好去库存,处理好过剩产能等问题,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来进行支持,打造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链条。最后,要做好传统产业的改造,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对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

3.第三产业

江苏省第三产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未来因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保持竞争力。首先,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关系,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二是通过组织创新,对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组和改造;三是要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其次,对不同类型行业,应该分类指导,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最后,应在第三产业中建立大企业集团,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良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吴继英,赵喜仓.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9(4).

[2]赵成柏.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4).

[3]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

[4]王健.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京津冀都市圈工业结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20).

[5]刘晓丹.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辽宁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6(3).

作者简介:张宸瑞(1992- ),男,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国际金融;郑丽楠(1993- ),女,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金融

上一篇: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模式... 下一篇:创业机会对团队和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