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

时间:2022-06-09 11:51:55

人文精神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

供电企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类: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供电企业装备有技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自动装置、安全检测等可以很容易及时发现,通过整改、更新、改造,达到消除事故的目的。然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变动的,可随时间、环境、社会状态、思想境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受多方面因素(如技术水平、安全技术知识 、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变化幅度大,不易掌握规律,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供电企业发生的大量的事故多数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可见供电企业的职工是企业安全生产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供电职工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心理情绪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调动和发挥每一位职工在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作用,才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必经之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人文精神,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人文精神及其内涵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要旨在于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看,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要保证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自由,维护人的尊严。第二,从个人角度来看,主张人要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懂得关爱,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品位。第三、站在综合的角度看, 人文精神以追求人格完善的态度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二、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的特点

1、电力产品具有高度危险性、无形性,作业现场直观性、可视性差,隐患较多,诸多因素具有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代价。

2、供电作业环境点多面广,从电力线路的施工维护到变电站所的倒闸操作,从电网调度命令到抄表接火,工作地点、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均不相同,空间范围的广泛给安全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

3、供电安全生产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点,而且涉及到电力的生产和电力消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到企业自身的安全。

4、供电企业的工作岗位众多,既有工程施工人员,又有大量的农村电工,企业员工组成复杂,职工个人素质差别较大,有众多位于一线的职工处于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三、目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视表面形式的说教,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目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往往是以发文件、提口号、定调子、搞突击的形式进行,安全管理者所做的事就是从上到下发文件、制定奖惩办法、开会安排传达、逐级抓落实、大搞安全宣传教育、教育职工遵章守纪等一些生硬死板的教化工作。安全活动多采用诸如岗前安全培训、班组安全活动日志、每周答安全题、签定安全责任书等俗定成套的形式,不厌其烦,其结果却不尽人意。

2、重制度和惩戒,轻亲情和感情,缺乏人文精神。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一线职工,他们担负着繁重的生产、维护任务而相对收入也较少,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强硬地采取以罚代纠的办法,而不从思想上解决职工习惯性违章现象。在安全教育中,总是对职工讲如果违反哪一条、哪一款,一经发现,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而不去考虑职工的感受,很少从人文的角度,从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去对他们进行关怀。对职工所关心的问题,诸如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自我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子女的就业和就学问题等,近乎麻木不仁,很少解决。企业安全制度都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制定出来的,很多时候并不能代表广大一线职工的利益,只是一味地以所谓的制度压人,把职工置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对立面,久而久之,不但没有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反而使工人对规章制度有了逆反心理,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制度再严、办法再好,工人没有积极性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的职工队伍乃是安全生产的大忌。

3、职工归属感不强,领导脱离职工,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环境。说到安全生产管理,很多职工便会想到那是领导的事情,与我无关。很多时候,领导忙得团团转,整天喊着抓安全、促生产,大会小会离不了安全这个话题,而职工仍然我行我素,好像一位旁观者。表面上这是职工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但深层次的原因乃是职工对企业的工资福利分配、个人职务的升迁、调动等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职工个人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了极大的不公和限制。职工所做的只能是破罐破摔,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敬业乐群精神根本无从谈起,安全工作不可能得到保障。

四、以人文精神保障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

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提倡人文精神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创造公平的企业环境,尊重职工的需求意识,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记录永远保持。

1、要尊重职工个人的人格权、自由权,以人性化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人文管理理念,用爱来激发人,用情来感动人,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一味的采取惩戒,只能适得其反。要让职工个人感到自己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才能激发职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形成企业与职工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理解“你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甜美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

2、创造良好的企业人文精神环境,消除不安定因素。供电企业必须就职工关心的问题如工作调动、奖金分配、学习培训、子女就业、干部选拔等,实施公开化、透明化的政策,做到一碗水端平,制度而前人人平等,真正维护每一职工的合法权益,不管他的职位高低和与领导关系的远近亲疏。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职工与干部之间的对立情绪,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杜绝职工因感到企业环境不公形成的情绪波动和过激心理,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

3、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妇等组织作用,利用每一个时机推行安全教育和人文关怀。把安全管理活动从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推广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挥特定组织的优势,力争使职工在工作之余获得良好的休息、过上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从而减轻疲劳,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精神集中,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企业领导以身作则,加强员工个人素质的培养教育。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人文精神氛围,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人文精神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各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同时企业要加强对职工个人素质的培养教育,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通过职工的个人自学、大学培训、参观考察等,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和道德文化修养,在实际工作中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事故的发生。

5、积极培育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的企业文化。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安全文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走人性化与法制化相结合的管理之路。培育建立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的企业文化理念,使人文精神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实现供电企业的长期安全生产运行。

上一篇:如何应对烟花“禁改限”的新挑战 下一篇:从鞭炮“禁改限”谈安全防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