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时间:2022-06-09 11:31:19

通货膨胀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摘 要] 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各因素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期中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M1增量、汇率、外汇储备、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汇储备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国际原油价格也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而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M1增量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汇率 外汇储备a

一、引言

物价稳定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在持续了多年的低通货膨胀率之后,我国的物价指数从去年8月开始大幅上涨,且由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货膨胀交互作用,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深入到我国的大部分行业,且有不断上升的压力。

为此央行多次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但是效果都不明显。我国目前高通胀下并没有引起通货对外贬值,反而出现了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的强劲态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外汇占款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又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热钱不断大量涌入,又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恶化。

关于通货膨胀与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于志慧(1998)分别从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的原因。孙玉妮(2008)认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等原因造成的。邹小兵(2008)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不是抑制通胀的最佳工具。然而把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汇率、外汇储备、国际原油价格相合起来做实证分析的文章较少,本文拟从中国的现实宏观经济现象出发,利用近年来的经济数据对以上经济变量进行实证计量分析,以分析经济现象背后隐藏关系。

二、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1999年12月至2008年6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M1、汇率、外汇储备及国际原油的月度数据,样本容量为103个。数据分别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我们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99年12月为基期进行了调整。我们分别用CPI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M1代表货币供给量M1,用RATE代表汇率,用RESERVE代表外汇储备,用WTI代表国际石油价格。D表示上述变量相应的一阶差分。为避免时间序列经济数据的异方差影响,所有变量均取实际值的自然对数形式,用L表示。本文选用Eviews5.0软件计算。

2.ADF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中,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在做因果关系分析前,必须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LCPI、LRATE、LRESERVE、LWTI的水平变量t统计量的绝对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大于所对应的临界值, 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而各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它们不存在单位根。M1是I(2),但DM1是I(1),DM1表示货币M1供给增量。

3.Johansen检验

根据Engle和Granger (1987)的观点,如果对于时间序列Yt=[Y1t,,…,Ymt],Yit是同阶单整的,并且存在一个向量 ,使得 'Y是平稳的,那么称序列Yt存在协整关系。Johansen和Juselius (1990) 提出了检验多个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表2中列出了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的结果。由于使用JJ方法建立的VAR模型对滞后期的选择比较敏感,所以采用AIC或SC准则来确定最佳滞后期,本文变量较多,由于自由度的限制,本文中p取3阶。在滞后期数确定之后,再对协整中是否具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进行验证,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

根据Johansen检验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表达式为:VEC=LCPI-0.027LDM1-0.842LRATE-0.023LRESERVE-0.037LWTI-6.126 (1)

从长期协整关系来看,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M1增量、汇率、外汇储备和国际石油价格正相关。在经济增长保持不变时,货币供给增量与通货膨胀成正相关关系符合经济理论,而外汇储备增长迫使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提高了国际生产资料成本,给我国带来了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汇率的提高会使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长,外汇储备减少,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然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与汇率显现正相关关系,这与我国目前通货膨胀与汇率同时上升的现象相同。

4.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如果一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根据Engle表述定理,协整回归可以表为误差修正模型设,根据协整关系所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为):

(2)

由于自由度的限制此处仅得出各变量滞后两阶的短期关系,货币供给M1增量对通货膨胀的一期影响较大,而其他变量的影响较小。同时,货币供给M1增量对于汇率和外汇储备的一二期影响也较大。

5.脉冲响应函数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注重分析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而非变量之间影响,即为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LCPI对来自LDM1一个标准差的反应在前四期不明显,但在长期中有稳定的拉动影响。而外汇储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在8期和6期后对通货膨胀有明显的抑抑制作用。而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在长期看来有加剧通货膨胀的作用。

6.方差分解

考察VAR模型时还可以采用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其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从方差分解图可以看出,CPI对其自身的贡献率在29%左右,M1增量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率在20%左右,汇率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率在13%左右,外汇储备在30%,而国际石油价格在8%左右。

7.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Granger (1987)指出,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则这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外汇储备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国际原油价格也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而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M1增量的格兰杰原因。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量、汇率、外汇储备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关系,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各因素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期中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M1增量、汇率、外汇储备、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汇储备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国际原油价格也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而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M1增量的格兰杰原因。

参考文献:

[1]孙玉妮:浅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5期

[2]邹小兵:汇率与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分析,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年第1期

[3]张 帅 赵 昕等: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上海金融,2008年第4期

[4]李黎力:试论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思路―基于供给学派角度的思考,商业文化经济,2008年第5期

上一篇:浅谈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下一篇:浅析英语商标词汇形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