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转型发展

时间:2022-06-09 09:43:15

电信业转型发展

全球主流运营商转型得与失

综观全球各个电信运营商的转型计划,尽管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多数并不尽如人意。有的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有的已经压缩了计划,有的已经改变了重点和方向,如此等等。下面重点分析3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的转型战略及其实施得失情况。

英国电信(BT)的21世纪网络是2004年提出的转型计划,开始主要着力于网络的转型,特别是TDM语音网的快速退网和IP化进程,计划5年投资100亿英镑,建成一个电信级质量的端到端IP/MPLS网。2008年来逐渐将重点从急忙部署网络和IT新系统转向提供新业务,主要是下一代以太网、批发宽带、新的开放创新平台和融合的宽带及语音业务等。2009年上半年批发宽带业务已经超过1000万家庭,21CN以太网已经达到600个网络节点。开放创新平台方面,BT关闭了自己开发的软件开发工具,改用了其收购的Ribbit公司的平台,使第三方乃至其他运营商更加容易利用BT的网络来提供业务。这一举措反映了BT的业务开发战略的转变,即由自己为主逐渐转向专注提供开放的开发平台,让全球各种公司都来帮助开发业务。21CN将转向21Ser-vices,这一战略思想的转变带有极其深刻的转型新含义。

美国Verizon公司的战略转型也逐渐由开始注重网络技术而转向更清晰的定位,即由一个深深植根于电信的公司转变为全方位的娱乐和通信公司。开始其重点在核心网和接入网的光纤化,试图引入IMS控制并结合后台IT系统的改造,提供一个跨各种接入网的公共业务传递环境。在后台系统的改造方面,计划在现有的各种系统之上建立一个协调层,包括业务捆绑、目录、Web和移动为基础的营业厅的管理工具等,再与IMS核心和业务引擎结合,共同建立一个网络层与业务层分离的架构,以便灵活快速地提供新业务。在接入网的光纤化方面,其步伐是比较激进的,著名的FiOS计划投资230亿美元,到2010年实施光纤到驻地计划。2008年已经敷设1270万FTTPHP,计划2010年达到1800万FTTPHP。其中上网用户700万,视频用户400万,下行业务速率100Mb/s,上行业务速率15Mb/s,每年可以节约运维费10亿美元。

澳大利亚电讯Telstra的转型始于2005年,其特色是在计费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方面。新建系统每天可以处理2亿多个网络事件记录和2000万个呼叫记录,能同时处理客户的所有业务,为客户提供真正的单一账单服务,而很多传统IT系统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业务。Telstra转型的首要目标是摆脱现有的各种业务特定的烟囱式平台而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从而更加有效和快速地向客户销售或交叉销售各种业务产品。如果说部署系统相当复杂的话,那么客户迁移将是更大的挑战。澳大利亚电讯这样一个不大的电信公司,为了迁移一个客户,涉及的数据信息来源于1200多个地方和14个不同的老系统。全部迁移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在12小时内使80万客户实现了向新CRM系统的平滑迁移。澳大利亚电讯已经有500多个老IT系统实现了退网,在2010年年底将使1200个IT系统退网。澳大利亚电讯最成功的地方是几乎同步地开始网络、IT和商务模式的转型,将不同的任务结合在一起,以一个统一的端到端的转型任务实施。

总体而言,在收入增幅有限,甚至核心电信业务快速下滑的前提下,除非有重大技术革新,ARPU下降无法抑制,一般性新业务作用有限,局部亮点不影响全局,恶性价格战难以杜绝。电信业的整体转型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战略性抉择,而其中业务和服务转型是关键和驱动力,网络技术转型是基础和先导,组织与人力资源的转型是保障,运营模式的转型是必需。而下一代网的出现,为传统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业务和技术转型的战略机遇和振兴的希望。

中国电信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国电信在2004年就在业界率先提出了明确的企业转型目标,即建设成为一个综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工作主要集中在业务和服务转型、网络技术转型、组织与人力资源的转型、运营模式的转型4个方面。经过4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能在很大限度上显示转型业务变化的非话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22%增加到2008年的45%。号码百事通和商务领航这两个转型业务也已经取得阶段成果,开创了全新的业务领域。中国电信还在业内率先建立了聚焦客户的运营模式和运行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和客户特点来提供差异化服务。

全球主流运营商转型得与失

综观全球各个电信运营商的转型计划,尽管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多数并不尽如人意。有的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有的已经压缩了计划,有的已经改变了重点和方向,如此等等。下面重点分析3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的转型战略及其实施得失情况。

英国电信(BT)的21世纪网络是2004年提出的转型计划,开始主要着力于网络的转型,特别是TDM语音网的快速退网和IP化进程,计划5年投资100亿英镑,建成一个电信级质量的端到端IP/MPLS网。2008年来逐渐将重点从急忙部署网络和IT新系统转向提供新业务,主要是下一代以太网、批发宽带、新的开放创新平台和融合的宽带及语音业务等。2009年上半年批发宽带业务已经超过1000万家庭,21CN以太网已经达到600个网络节点。开放创新平台方面,BT关闭了自己开发的软件开发工具,改用了其收购的Ribbit公司的平台,使第三方乃至其他运营商更加容易利用BT的网络来提供业务。这一举措反映了BT的业务开发战略的转变,即由自己为主逐渐转向专注提供开放的开发平台,让全球各种公司都来帮助开发业务。21CN将转向21Ser-vices,这一战略思想的转变带有极其深刻的转型新含义。

美国Verizon公司的战略转型也逐渐由开始注重网络技术而转向更清晰的定位,即由一个深深植根于电信的公司转变为全方位的娱乐和通信公司。开始其重点在核心网和接入网的光纤化,试图引入IMS控制并结合后台IT系统的改造,提供一个跨各种接入网的公共业务传递环境。在后台系统的改造方面,计划在现有的各种系统之上建立一个协调层,包括业务捆绑、目录、Web和移动为基础的营业厅的管理工具等,再与IMS核心和业务引擎结合,共同建立一个网络层与业务层分离的架构,以便灵活快速地提供新业务。在接入网的光纤化方面,其步伐是比较激进的,著名的FiOS计划投资230亿美元,到2010年实施光纤到驻地计划。2008年已经敷设1270万FTTPHP,计划2010年达到1800万FTTPHP。其中上网用户700万,视频用户400万,下行业务速率100Mb/s,上行业务速率15Mb/s,每年可以节约运维费10亿美元。

澳大利亚电讯Telstra的转型始于2005年,其特色是在计费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方面。新建系统每天可以处理2亿多个网络事件记录和2000万个呼叫记录,能同时处理客户的所有业务,为客户提供真正的单一账单服务,而很多传统IT系统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业务。Telstra转型的首要目标是摆脱现有的各种业务特定的烟囱式平台而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从而更加有效和快速地向客户销售或交叉销售各种业务产品。如果说部署系统相当复杂的话,那么客户迁移将是更大的挑战。澳大利亚电讯这样一个不大的电信公司,为了迁移一个客户,涉及的数据信息来源于1200多个地方和14个不同的老系统。全部迁移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在12小时内使80万客户实现了向新CRM系统的平滑迁移。澳大利亚电讯已经有500多个老IT系统实现了退网,在2010年年底将使1200个IT系统退网。澳大利亚电讯最成功的地方是几乎同步地开始网络、IT和商务模式的转型,将不同的任务结合在一起,以一个统一的端到端的转型任务实施。

总体而言,在收入增幅有限,甚至核心电信业务快速下滑的前提下,除非有重大技术革新,ARPU下降无法抑制,一般性新业务作用有限,局部亮点不影响全局,恶性价格战难以杜绝。电信业的整体转型已经成为无法避免的战略性抉择,而其中业务和服务转型是关键和驱动力,网络技术转型是基础和先导,组织与人力资源的转型是保障,运营模式的转型是必需。而下一代网的出现,为传统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业务和技术转型的战略机遇和振兴的希望。

中国电信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国电信在2004年就在业界率先提出了明确的企业转型目标,即建设成为一个综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工作主要集中在业务和服务转型、网络技术转型、组织与人力资源的转型、运营模式的转型4个方面。经过4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能在很大限度上显示转型业务变化的非话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22%增加到2008年的45%。号码百事通和商务领航这两个转型业务也已经取得阶段成果,开创了全新的业务领域。中国电信还在业内率先建立了聚焦客户的运营模式和运行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和客户特点来提供差异化服务。

在提出企业整体转型前,早在2001年中国电信实际上就开始了网络技术领域的转型探索,在软交换、固网智能化、CN2、综合业务平台、全球眼、xPON、我的e家、号码百事通、IPTV、企信通、差异化宽带接入控制技术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些在业界是世界领先的成果。诸如软交换、固网智能化、CN2、综合业务平台、EPON的互操作等,已经处于业界主导者的地位,引领着全球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固定电路交换网向IP网的全面演进,创造性地解决了固网新业务开发的难题,使得中国电信成为全球固网行业罕有的一家收入、利润正增长的公司,还带动了整个电信行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技术转型。

然而,由于过去几年所处的十分困难的经营局面,中国电信在基础性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力度较弱。另外,在业务产品开发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分量的成果不多。业务产品开发靠自己多,强调可管可控多,网络环境开放性不足,发挥产业链的群体作用不够。总体看,中国电信在转型信息服务新领域所需要的体制、机制、人才和基因配合等方面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行。

上一篇:移动短信通信思考 下一篇:手机网络搜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