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途径

时间:2022-06-09 08:42:51

探索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途径

摘 要:趣味性教学是针对小学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性质而开展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具有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4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突出的贡献。让学生不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死板、强制的学习,而是主动探究,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思考。本文作者就以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为题材探究趣味教学的途径。

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凸显学习主体的好教法。例如,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同学们积极响应。一位中等生手拿着自制的正方体,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然后引导学生向其提问,他都能清楚地一一作答。对于那些没有机会上台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讲解,以此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风采得以展现。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适当奖励,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观念在新课改中被不断的被重复提到。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融入课堂,而不再是做课堂的旁观者。教师也要告别传统的讲课方式,特别是学生手背后不能动,乖乖听讲的模式,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才是成功的。小学生好动,有童心,这些都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要注意的特点。因此,教师不要放弃像讲故事、提有趣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比如,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后,教师用发奖品的奖励措施来激励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和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这种小的鼓励方式,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但也需要证明自己,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对学生的进步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一旦知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生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四、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适时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建立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差异,有效解决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难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有积极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正确的评价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当学生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学生会呈现出更为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要随便说“错”;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可将一些富有感召力、激励性的语言贯穿到课堂讲解和随机提问中。如“谁能巧打智慧锁?”“真不错!”“你说得太精彩!”“说的有道理,再进一步想想看”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陈琼.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堂学习(基础教育)2009(12).

[2] 曹飞忠.精当灵动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隐的“魔力”,小学教学设计,2010(23).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下一篇: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