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时间:2022-10-27 06:42:02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摘 要:新课改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中,自然小组合作学习有它的优势,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误区,就我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疏于形式的策略,这些可能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信还会有更好的办法,有待我们探索。

关键词:合作学习;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37-01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理想,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几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得到了一些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建设4――6人。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确立一个小组长。实践告诉我们,选取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2)拟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蹉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一个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制定一个合作方案。使学生人人参与,须制定一个合作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

2、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策略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1)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学习目标应包括两类,即学术性上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视学生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在合作课堂中,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因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倾听、质疑,坚持自我,互相帮助,加强整体意识,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2)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流程

问题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它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讨论完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补充。合作学习过程的基本流程可以这样设计:确定合作目标和任务――独立思考、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呈现小组学习活动成果――总结和评价。

(3)要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的前提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创设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为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更多选择,思考余地,为探究提供了思维空间,为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用音乐创设情境。如教《美猴王》一课时,用《西游记》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学生都熟悉,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中来。

②用故事创设情境。《犟龟》一文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③用图画创设情境。《苏州园林》可用苏州园林的图片,促进他们研讨苏州园林特点的激情。

我们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现在,有些老师上课,出几道思考题,划分下小组,前后桌,或邻近几桌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结果有的小组,根本没有人讨论,有的小组说一些与题目无关的话,等几分钟后,请小组汇报,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老师把答案说出来,其实这不是小组合作人,导致耽误了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注意两种现象: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和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的“一言堂”的局面。无论是无效参与者还是小组的“一言堂”,出现如此现象,其中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或者为了求全求美,让合作学习走向一种形式化。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有位老师教学《巨人和孩子》,教师提出了七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分组讨论后学生对结论进行全班汇总。出现问题再次讨论,如是三番最终由教师给出合理的解释。一堂课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地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的“一言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之,作为一种哗众取宠,只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灵活运用,学生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上一篇:如何从根本上打造良好的班级风气 下一篇:探索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