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创新强校工作促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时间:2022-06-09 06:14:14

推动高校创新强校工作促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摘要:结合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强调推动广东高校创新强校工作,抓好高校办学自改革和“四重”建设,促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校办学自改革,关键在于理顺高校内部的权力配置问题。“四重”建设的关键点是战略、资金和校长。面对第三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变化、新形势与新挑战,广东高等教育应该探索如何变革。

关键词:创新强校;办学自;“四重”建设;第三次产业革命

推动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强校工作,促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是落实新一届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目标的重要部署之一。

一、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

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广东省教育事业提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的总目标,简称“创强争先建高地”。一年多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的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召开了“创强争先建高地”动员部署会议。在今年的2月22日,广东省召开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动员部署大会,明确提出广东省要在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珠三角地区要在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港澳紧密融合、教育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南方教育高地。五月份,我们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对已创建教育强市的珠三角九个市,要求保持先发优势,发挥引领作用,争当教育现代化的先进区;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十二个市,要求树立赶超意识,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教育强市(县、镇);对于高等学校,要求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同等、同层次的学校当中,创强校、争一流。动员部署会议的召开对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进行了全面部署、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也发出了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总动员令。

二是各地教育“创强争先”工作得到强有力的推进。全省21个地级市,都把教育“创强”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强力推进。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全省有教育强县64个,教育强县区覆盖率从2011年的33%提高到48%;教育强镇885个,覆盖率从2011年的38%提高到56%;珠三角地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18个,教育现代化新建县市区覆盖率从2011年的30%提高到36%。通过教育“创强争先”工作,有效激发了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有力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发展,当地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三是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例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把协同创新的理念、方法、方式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研成果显示度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又如,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在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学校教育质量、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各高校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安全稳定的工作,为全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围绕“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总目标,2013年,广东省确定了教育领域的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化发展;二是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三是深化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四是加强高校“四重”(即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建设。这四项重点工作作为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重要抓手,以及2013年省政府确定的《教育民生十事》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工作的重点,正在统筹推进。

·本刊特稿·推动高校创新强校工作促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化发展。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基本确立分层次的两类义务教育发展标准,既包括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也包括发展标准体系和评估标准体系,同时要求相关的政策措施能够有效的到位、促进发展。我们要求,到2015年全省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18年全省实现县以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珠三角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城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关于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意见》、《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的制订工作已经完成,并且于7月5日召开了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化发展工作推进会,正式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二)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以对民办教育实行非盈利性和盈利性分类管理为突破口,理顺民办学校法人属性,推动民办教育在税收、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的落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规范管理,打造民办教育的广东特色、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增强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民办教育强省。目前已制订完成《关于促进我省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民办教育章程建设的意见》等三个文件,并计划召开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三)深化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们的目标是: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契机,进一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增强高校办学活力,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建设,促进高校完善治理结构,明确内外部的权责关系,推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目前已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促进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确定了首批六所高校开展这项工作;同时,我们也完成《高校办学自改革试点和指引》、《制定和执行大学章程的意见》等文件的制订。

(四)加强高校“四重”建设。我们的目标是: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人才建设为核心,以重点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重大科研项目带动为突破口,以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力争到2016年广东高校在“四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协同创新机制上,形成鲜明特色,人才培育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争当国家2011计划示范省。对于这项工作,我们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四重”建设不仅仅只局限在自然科学领域,还应包括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二是要高度注重协同创新和创新驱动,比如说高等教育专家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施的共享、高校图书馆联盟和信息资源链的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研究成果的交流等问题;三是希望在“四重”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高校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有关高校的报告已经充分体现了高校在资源配置上的主观能动作用,关键是高校自身要积极落实。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是制订了《关于加强广东高校“四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实施方案。

在这四项重中之重工作的推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三类问题:第一类与教育部政策层面相关的问题;第二类是教育厅应该进一步简政放权的问题;第三类是省直有关机关、部门或地市政府在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领导、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相关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或者正在得到较好的解决。可以说,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实质的进步。

二、关于高校办学自改革和“四重”建设

(一)关于高校办学自改革

我认为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的关系: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内部的权力配置关系、高校与社会的权力制衡关系。关于高校与政府的权力决定关系,我认为主要就体现在高校的人事制度、财务或者说总会计师制度、学科建设的绩效评估方式以及高校的廉政督察机制。应该说,高校和政府在这四个方面的权力决定关系已经非常明确,在这里不再多说。关于高校与社会的权力制约关系,涉及到方方面面,当然包括我们希望发展的第三方评价制度等事项,目前也在稳步推进过程中。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我个人认为都不是当前高校办学自改革的关键;我认为目前高校办学自改革的关键是大学内部权力配置关系。

在大学内部的权力配置上,我个人理解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在《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的第五点已有明确规定,我们省委组织部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应该说按规定执行非常明确;第二个层面是制定大学章程,探索学校董事会决策的模式,这也是当前高校自改革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第三个层面是提升与完善校长校务会议制,我认为这是当前各高校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产生各种工作职责不清的一个环节。

深圳大学的有关报告,涉及到校长校务会议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索教授治校的有效途径;二是完善各群体参与大学科研决策机制,包括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三是发挥相关的群团作用,比如说教职工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以此提升教师教籍的管理(包括聘用制和任期)、提升学生的学籍管理等;四是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机制,包括学校财务公开问题、年薪制度限额设定问题、预算审核制度问题、高校是否推出ISO标准化管理体系等问题。

目前,广东省向高校下放的36条自,涉及到高校自的三个方面。我认为,要有效实施并发挥激发活力的作用,关键在于理顺高校内部的权力配置问题。目前,省内高校在这个方面还是一个模糊的区域,在下放高校自之后,如何规范和完善校长校务会议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能真正将广东省高校的办学自落到实处,有效发挥作用。特别是首批入选试点的6所高校,更要在这上面多花心思、多下功夫,真正把下放的自用足用好。

(二)关于“四重”建设

关于“四重”建设,很可能大家的关注点就聚焦到资金上来,我认为这是有点错位的,我们推进工作首要的着眼点应该是发展战略。战略、人才、资金构成了一个高校、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政府推进工作至关重要的三个要素。其中,战略——也就是通常说的顶层设计——是我们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如果战略决策失误,方向错了,投入再多的人力、财力都是徒劳、浪费。因此,无论是一所高校、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政府,其领导班子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合理制定自身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远规划,在此基础上才能谈事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和资金问题。

接下来谈谈资金问题。我十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题为《经营城市,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其中一个主要的观点是要把资源分为三类:一类是经营性的,要放给社会;一类是非经营性的,政府要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来;还有一类是准经营性的,要根据市场机制的发展程度和人民群众的认可程度来决定。我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在后来的实践中确实把当时佛山的相关资源有效盘活了,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使它们发挥出最大效益。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也是一个社会,高校中也有各类资源,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盘活,包括政府的财政拨款、各类固定资产、科研经费收入以及社会团体尤其是校友组织的捐助,按照各类资源的属性特点有效发挥其效益,那么推进“四重”建设所需的资金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最后,谈一下大学校长的角色问题。原来的大学校长,其角色要求主要是教育或者是学术带头人;但是到了现在,我认为大学校长的角色除了学术带头人之外,应该还要有另外三种角色:第一种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要把大学这样一个复杂群体管理得井井有条;第二种是企业家的角色,要努力筹措发展经费,这是现代大学校长必不可少的职责;第三种是政治家的角色,要对校内外的各种利益者进行很好的协调,凝聚各方力量朝着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进。可以说,如果一所大学有一个能够精通、演活以上几种角色的校长,那么其腾飞发展也是指日可待的。

上面所说的是关于“四重”建设的几个关键点:战略、资金和校长。今后广东省高校的“四重”建设也要着重处理好这一个问题,并且按照“政府引导、高校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找准定位和方向,充分发挥高校在资金筹措和资源配置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世界第三次产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生产活动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人类生产活动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人类生产活动进入了信息时代(或称为知识经济时代)。这三次产业革命之所以被称之为革命,是因为他们都是破旧立新的: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中,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家庭手工作坊;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内燃机及电气技术的普及缩小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了规模经济的不断扩大;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个性化、分散化、智能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涌现,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且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显著加快,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与日俱增。

面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变化、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协同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系列战略目标。相应地,我们广东省也及时确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广东的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从一般贸易到一般服务再到高端服务转变、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转变、从投入和要素驱动到投资驱动再到创新驱动转变。面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部署,广东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该作出怎样的转变、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由数量型的发展向质量型的提高转变;二是从重科研向重科研教学并重的方向转变;三是从重专业教育向重综合能力的方向转变;四是由终结性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五是由区域性的教育向国际化的教育转变。在这些转变过程当中,转变的手段、转变的方式、转变的内容等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我们要按照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求去变革,按照符合时展的要求去变革,按照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去变革,按照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去变革,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科研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系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于2013年7月12日在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强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标题、摘要以及关键词系编者所加。)

上一篇:中国伊斯兰门宦系谱的再现及其当代观察意义 下一篇:从象牙塔到人才市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