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新设想

时间:2022-06-09 03:56:30

谈小学语文教学新设想

摘要:语文是一门知识涵盖较广的学科,知识五花八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吃力,这就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降低课堂学习的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语文学习的难度就会大幅度地增加,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来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理念;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教学方式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5-011.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譬如语文,除了一本课本外,就是一大堆练习,其它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藩篱。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2.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处于一个充满活力,并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期,他们生机勃勃,乐于探索。老师不能采用"填灌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老师应该设计-个轻松活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轻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语言的魅力。新课改的教材也较以往不同,其注入了新鲜文章,改变以往说教的面孔。北京某些地区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也加入了网络词汇,响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活跃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敢于想,敢于说。老师在营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时一定要保持亲切的态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更新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还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大力推广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教学中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提倡教学媒体的多元化,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训练式为开发式,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应努力做到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影响,并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引导,以发展不同类型学生丰富的个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进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其特点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一班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和考核,因材施教,分层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死板、冷漠、缺乏学生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因而教师要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思路、新方式,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这样就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因而在课堂上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范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5.以课本为主,体现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基础上的下工夫,这是毫无疑问的,但μ岣叩绞裁闯潭纫恢毖芯坎还唬教学大纲上的表述也很模糊,大部分内容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就容易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广度和深度的不明确,也是语文教学中封闭主义和形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升学考试的左右而视野狭窄,同时又因教学形式方法的单调而浅尝辄止,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都远远达不到要求。学语文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几页练习题,没有课外阅读习惯和练笔习惯,课堂学习消极被动:浮在知识的表层无法深入等等,这就是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什么,范围有多大,内容有多深;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等等。当然,这都是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很复杂的问题,一时恐怕解决不好。但是都是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来研究这一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

6.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

7.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正是适应了这一新的形势需要。有一项调查表明,学生希望语文教师既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和高超的见识,又能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同时,他们还渴望教师创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然而,在不少地方,有的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无法和教师进行深入探讨。大部分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于时展,教学思想保守陈旧,教学方法刻板僵硬,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愿望,难以让学生满意。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滞后已影响阅读教学乃至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下一篇:付跃芬: 怎样学习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