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教育科研 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时间:2022-06-09 03:15:19

立足校本教育科研 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原成都市龙泉中学)创办于1944年,是一所全日制四川省国家级普通高(完)中示范学校。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三育并重,文武合一”的办学思想(“三”即是多,三育并重即是多育并举,文武合一则是体脑结合、知行统一,知识的获取与适用并重,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品位,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近年来我们把“创建全国一流示范名校”作为奋斗目标,在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改革发展之路。

一、立足校本,以教育科研推进学校发展

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科研应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聚焦热点,立足校本需求,引领学校发展与创新。在学校近年的发展中,我们立足学校发展的现实与未来需要,结合教育发展趋势,选择不同时期的主导性课题,以此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在2003年我校剥离出初中部(现龙泉七中),将高中部搬迁至现在的新校区伊始,针对如何更好地践行“三育并重,文武合一”的办学思想,提出了实施以德育为首的“全面质量观”的人才培养战略,为此学校申报并承担了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德育创新教育实效研究”着手构建生态育人机制,多育并举,把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交往有效地整合起来,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过程,力求“润物细无声”,实施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看得见的德育”工程,形成了龙一中的“素质教育”观: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培养是“素质”的表现之一,但要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下最核心的要素不在于此,而在于“他在没有任何外来管理、约束和监控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自然行为”。这才是“真正的素质”,也才是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本质之所在。为此龙泉一中提出了自己的四字校风——“博学、善行”,尤其强调“善行”就是要能把口号变为行动,做人是根本,善行是归宿。也就是说,除了要善于动手、善于实践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德育的效果在学生们的身上得到自然显现,我们认为:人的素质绝不是“说”的怎么样,而是“做”的怎么样。配合这一校风的,是一系列的德育创新实践课程,以及诸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看得见的德育工程”。

针对如何充分利用新校区先进、完善的各种教育设施和资源,实现龙泉一中的办学理念:构建生态办学机制,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零浪费”。学校申报并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教育资源零浪费的实践与研究”。其意义为:一是通过教育,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零浪费”;二是学生最主要的成长时期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要对每一个家庭负责,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是不容浪费的,要实现学生成才的“零浪费”;三是通过设施设备的合理运用,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现人与物的“零浪费”;四是要善于捕捉校园内外的诸多信息,并将其恰当及时地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教育素材”,实现无形教育资源的“零浪费”。为此开始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教师队伍,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全面整合,促进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手段、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的开放,以实现信息技术下教育资源的零浪费的目标构想。从而形成了“开放的钢琴角”等众多靓丽的校园风景。

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人文素养高、业务素能强的教职工队伍,我们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级子课题“普通高中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龙泉一中教师发展的“太阳理论”——教师经常会被比喻成蜡烛,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可龙泉一中却认为这种比喻太悲凉了,不适合教师这种以身示范的高尚职业,在我们龙泉一中,老师不要做蜡炬,要做太阳,不仅照亮学生,还应辉煌自己。即老师的职责,是在引导学生成才的同时,使教师自身也得到成长、成熟、成名、成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形成了以三项素质、四个意识、五种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三、四、五”教师培养体系。该体系从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意识、能力三方面对老师的师德、师风、技能提出具体规范,以适应优质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学校还同时建立了“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专家型教师”系列阶梯成长计划。为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专门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并定期将青年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学校从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帮助教师寻求事业的成功感做起,在竭尽可能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为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承担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研究” 。提出了“以人为本,严和兼融”的管理理念。龙泉一中的“以人为本”,不仅仅局限于对教师日常生活的关心、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帮助教师谋求更合理的福利待遇方面,而最重要、最根本的则是帮助教师成长,帮助教师寻找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太阳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正是“逼”教师成长的目的地与出发点。在和谐的氛围中,达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融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渗透,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校管理工作有序、生动,充满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在和谐的氛围中,达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融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渗透,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学校管理工作有序、生动,充满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并形成了《龙泉一中“四精”管理细则》,比如教师课堂常规17条。

2010年9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拉开了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幕,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并为其余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我校又申请承担了成都市教育局2010年度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学校实施高中课改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我们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选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以“DJP教学”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3.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校本教研与培训研究。此课题在成都市教育科研2011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课题,受到表彰。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不同阶段的学校规划,真正实现了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的发展与创新的根本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为学校文化找到了新的生长点,使学校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二、聚焦课堂,以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多年来,我们围绕着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学校和各学科组、年级组、教师团体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如:我们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一级子课题《普通高(完)中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十二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课题“构建课堂学习积极心理氛围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与研究”、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中小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一级子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成都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DJP教学中导学案导学的研究”,四川省普教科研项目“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龙泉驿区课题“中学生物学图示教学研究”、“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这些研究都切实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学科的性质与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校教学质量高位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上一篇:搞好训练“四会”教学应把握的问题 下一篇:试论职业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