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6-09 10:10:28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需要科学梳理和重构职业教育纵横交错多重关系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涉及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的有效衔接,亦涉及到社会需要、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联动,在分析江苏现代职业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前提下,在比较和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经由衔接和联动构筑完善的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维路径。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衔接;江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4-0051-05

一、现代职业教育问题重拾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日本视职业教育为“一个民族能否存在的基础”,德国将职业教育比作“经济发展的柱石”和“秘密武器”。对照我国,当下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的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业已出现,加之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诉求渐强,这些都增长了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然而,在总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却供给不足,表现出结构性短缺、失衡的特征。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江苏,近年与全国一样,经济亦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期,江苏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需求也颇为旺盛,江苏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责任。但由于目前江苏职业教育学历通道短、学历层次低,以及固有的文凭观念和学历情结,导致职业院校普遍面临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高,教育教学有难度,结构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瓶颈。

一方面,高技能人才需求倒逼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各种障碍因素的牵绊中发展受阻。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视角来看,完善畅通的职教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促使我们研究破解上述尴尬局面之法,不得不思考职业教育内部衔接以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衔接关系,同时激活职业教育之诸多构成要素,进而构建开放的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现状与问题:江苏职业教育衔接的失调表征与问题诊断

职业教育衔接,即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学校体系的衔接,包含纵向和横向系统间的比例关系与衔接关系,具体而言,包含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其他社会教育类型之间的有效衔接,以及各种教育类型内部的横向衔接,这里主要指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教育类型的纵向衔接。就江苏职业教育而言,准确把脉江苏职业教育之失调之处是破解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难题的关键。

(一)职业教育孤立发展问题及诊断

江苏省和全国一样抓住了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8万人,高于普通高中招生的33.3万人,并实现连续5年保持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方面,高职高专院校83所,招生人数25.0389万人,在校生68.3635万人,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职业教育虽然在整体数量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各层次职业教育仍是孤立地发展,完整、畅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仍待完善。这和“应急性”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有关,改革开放以降,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需求缺口增大,为尽快解决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就需要发展职业教育,由于发展快,需要应急的发展措施来培养大量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我国出台的一些相关文件以及江苏省职业院校的招生和培养人才的数量急速扩张可以证实这个问题,这是违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

(二)“终结性”教育结构问题及诊断

目前,江苏已率先进行的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在具体实践运作过程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职业教育仍未形成联动协调发展态势,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囿于专科教育层次和少量“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试点项目(目前仅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程学院两家专科院校进行试点),尚未形成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地方本科高校还没有真正转型为地方应用型院校,还称不上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终结性”断层教育仍是职业教育的主流形态。因此,当前江苏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还未能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诉求。原因在于,在普通民众中,重“学术性”、轻“职业性”的情结仍“固执”地存在,普通教育热、职业教育冷的现象对照鲜明。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和国家、地方政府的招生、人事、资金等诸多政策密切相关,以招生制度为例,中考时,考分高者入高中、乃至重点高中就读,反之,则入职业学校;同理,除联办高职本科教育和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外,本科层次几乎不设职业教育,被高职专科录取实为无奈之举。

(三)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趋同滞后问题及诊断

专业结构设置趋同且调整缓慢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不容回避的难题,“江苏省超过半数的高等职业院校重复开设的专业有 14个,招生规模比例高达34%,超过2/3 院校重复开设的专业,如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设置重复率和招生规模持续处于高位,与逐年增大的就业难度形成巨大反差”[1]。在南京、苏州、无锡等人才供求比例超过全国平均值的苏南城市,人才市场中,中、高层细分专业营销人才紧缺,高级技工人才需求旺盛,但求职者却多持一般经济、管理专业专科文凭,这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短缺,说明专业、学科之间以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间的关系需在毕业生供需矛盾运动关系指导下进一步动态调整。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不一,设置盲目、混乱是江苏职业教育面临的另一难题,行业协会未能真正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未能成功扮演伙伴助手、指导专家与监督者之角色;课程标准未能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未能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是导致这一难题的重要原因。

三、比较与借鉴:职业教育衔接的国际视角与经验移植

美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显然都与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有密切关系,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这方面,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卓有成效的衔接模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先进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有助于江苏加快推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美国现行学制属典型的单轨制普职融合的教育制度,其职业教育并无单独之体系,“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名称,可以说,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美国工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农业专门技术人才、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相一致。中等职业教育(Secondary CTE)依托综合高中、全日制CET高中以及区域CET学校或中心实现,高等职业教育(Postsecondary CTE)依托“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技术学院以及少量的“企业大学”实现,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是发展了本科层次的社区学院,融通了其与专科职业教育的衔接;二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均以技术应用为主、以学术教育为辅,且授予相应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学分认证系统使得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完美衔接,让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得到了良好沟通。美国的现行教育制度如图1所示。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与美国的单轨制教育体制不同,“双元制”模式为德国职业教育之最独到、最有特色的内容,“双元制”是一种经实践检验的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为两种教学方式、两个教学场地,即一元为学校,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教育,另一元为企业,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其还包含两种证书、两个经费来源等,因此,“双元制”课程体系之主要特点在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过程注重行动能力之培养,而考核却由独立于学校和企业的第三方行业协会和考试委员会进行管理和实施。德国现行的双元制教育制度如图2所示。

(三)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

自明治维新始,日本视教育为“立国之本”,着力发展职业教育,藉此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旨在实现从“资源小国”到“经济大国”的转变。毫无疑问,二战后的经济形势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倒逼日本恢复建立职业教育体制,受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影响,日本建立了单轨制的“6334”学制,开始从小学高年级增设实业科,进行简单的职业训练,初中增设有关职业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高中单列职业科,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等,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和职业教育内部的纵向贯通,日本针对上述各类职业院校设置了不同的获取学位的资质条件。高等专门学校设置了专攻科并建立准学士学位制度。同时,还对其不断进行完善,最终确立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融通、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见图3。

四、路径与保障:推进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到2020年,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江苏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服务江苏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展的需要,是践履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需要。

(一)保持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发展职业教育当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需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相适应,其中,尤需与社会、经济有更直接的联动,换言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处理好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关系,更要真正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的对接。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最能体现其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高低是衡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志。就专业结构而言,其一,虽职业院校的专业与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不可能做到一一对应,但总体上一个专业应能覆盖若干个类似的职业群,即达到大致上的对应衔接;其二,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变化因就业结构的传导而影响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当下,一些旧的职业岗位的消失,新的科技园区、企业学院的大量涌现,均为二者交互产生影响之例证。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苏州现代服务业产教园、苏州经院大学科技园;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盐城地方行业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江苏悦达合作成立悦达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江苏对接“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与企业合作组建江苏远洋学院、金陵船舶学院、新东方学习中心等企业学院(中心)。

(二)推动职业教育内外体系横纵联动

江苏于2012年2月出台的《2012年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中职、高职到本科的贯通衔接模式,率先从学制改革着手,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着力推动学制体系由“h”型向“H”型转变。现已由2012年60个项目、招生人数2881人发展至2014年278个项目、招生11284人,涉及34所本科、50所高职院和119所中职校,其中一本院校有7所[3],形成了多样化学制贯通模式: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等,高职院校与参与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应用型本科的联合培养,开放大学与中职学校分段培养[4]。江苏在不断完善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制度,2011年以来江苏中职毕业生注册入学1.48万人,2014年46所高职院校共注册1.8万人。江苏创新了职业教育之内部贯通的人才培养“直通车”,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树立了江苏大职业教育观。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现状的分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欲构建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少量本科外,还应积极向应用性本科、专业研究生延伸,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链条,如图4所示,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社会教育的联通,形成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绿色通道,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三)构建贯穿职业教育全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层面不能体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设计、分段培养,就很难依托中高职衔接,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江苏把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作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构建贯穿职业教育全程的课程体系,使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实现在教学上的衔接,最主要的前提是要实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对口衔接。专业是中高职衔接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因而中高职专业衔接可以说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内容。中、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同,如前文所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需以市场行业需求为依据,行业分类是专业设置的来源,职业分析是职业教育设置的基础,因此,国家教育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和专业结构布局,选择和增设专业。各中、高职业院校依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结合专业设置“门槛”条件,选择专业设置方向,中、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需遵循技术层级,避免中职学校设置的“高职化”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中职化”,同时兼顾专业设置契合“市场性”和因应“教育性”。但实际上,职业教育的专业种类较多,且层级分类较多,在专业对接上不能达到完全对接,可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上实现宽基础的专业培训,再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再细化、专业、深入的学习。是故,中高职衔接专业知识能力正三角形结构模型与中高职衔接专业数量倒三角形结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要具有比中职学生更全面、较高的技能;而划分较细的中职教育专业应归拢和衔接于高职教育专业大类,提高专业衔接适应度,见图5。

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在其城市化进程中,均毫无例外地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首选战略,均把建设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国情、省情,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之成功经验,继续优化江苏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充分激发职业教育构成体系之各构成要素之最大效能,把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建成一个学历层次完备,与普通教育、其他社会教育类型平等、纵向顺畅、横向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撬动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杠杆。

参 考 文 献

[1]邓光,傅伟,杨晓燕,王伟.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状况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6):7-8.

[2]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Z].苏政发[2014]109号.

[3]尹伟民,张跃东,张S.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82-86.

[4]沈健.树立正确人才观 加快建设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53-57.

[5]邵元君.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42.

上一篇:城市交通中单列车节能优化研究 下一篇: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场学习环境的结构、现状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