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儿童与儿童成长教育

时间:2022-06-09 09:39:32

试论我国儿童与儿童成长教育

摘要:在现代社会,我国对儿童的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见,教育方式上的拔苗助长,导致了儿童不能自主地拥有童年、不能自由地建构生活、不能享有童年的欢乐。文章针对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通过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重视儿童的成长环境、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3方面提出了解决儿童成长危机的方法。

关键词:儿童教育;成长危机;对策建议

透视今天的“童年”生活,很显然,儿童是为未来、为成人而生活的,我们的文化也只有成人的概念,儿童也被看作是“小成人”,受到了成人一般的对待,虽然我们对儿童的关注在增强,可儿童过早地被推入成人世界,他们穿得像成人,承担的压力也和成人一样。很多时候,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儿童被社会鼓励像成人一样做事。

一、儿童成长危机的现实分析

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两则报道:一是2004年6月,“北京亚运村第一幼儿园为70名小朋友安排了身穿黑色博士服的隆重毕业典礼,园长介绍说,希望这个典礼给孩子们留下关于学习与美好未来的深刻影响”。二是据《黑龙江晨报》报道,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两岁幼童张泽洲乖巧聪明,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小小年纪就能识1200多个汉字。张泽洲的妈妈曾是一名幼儿教师,在张泽洲5个月大时,她发现孩子特别爱听“三字歌”的录音带,孩子13个月时,她就按识字挂图教他识简单的生字,现在,25个月大的张泽洲已经能背诵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全部课文,据介绍,张泽洲的家长已经为他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正在等待回复。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这样的报道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当今社会、家庭以及幼教机构提供的早期教育、倡导的早期教育理念是迎合谁的?是迎合儿童吗?当然不是,很显然,我们的早期教育是迎合成人的,儿童是为未来、为成人而生活的,我们的文化也只有成人的概念,儿童也被看作是“小成人”,受到了成人一般的对待,虽然我们对儿童的关注在增强,可儿童过早地被推入成人世界,他们像成人,穿着更加精心设计的衣服,在电影和电视上观看成人节目以及在更年幼的时候就遭遇到媒体的暴力侵蚀。很多时候,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儿童被鼓励像成人一样做事,说成人的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逼迫儿童迅速去成长,而且成长得太快太迅速,他们仓促地走进了成人社会,在儿童能力与成人愿望发生冲突的时候,灌输、劝导、威胁和训斥的“物化教育”随之而来。美国的尼尔・波兹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中写道:“儿童已经基本上从媒体、尤其是电视上消失了,当然我不是说年纪小的人看不见了,我是说当他们出现的时候,都被描绘成十三四世纪的绘画作品上那样的微型成人,”只是作为儿童,没有了自己的话语,没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片湛蓝晴朗的天空,没有了独立的人的生活。儿童还是儿童吗?

父母们至今仍尊崇古已有之的“神童”、“天才”,他们不仅仅迷恋,更是高期望地希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他们过多地将培养“神童”、“天才”的手段、方法等同于正确的教育,几乎每一对这样的父母都坚信,鉴于自己对孩子亲密无间的关系和了解,一定能挖掘出儿童头脑中的潜能,儿童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神童”、“天才”。于是,打着“潜能开发”、“3岁就能掌握人类全部智力”的口号,以“钱能”开发“潜能”的早教市场热极一时,“像感冒病毒一样传染开来。”

要知道,成人为了使自己的培养模式行之有效,并且使原本天真活泼的儿童,在成长期间忙忙碌碌。他们围绕着成人的“天才计划”不断地死记硬背、重复演练作业,穿梭于特长班和学校,在各种考级考证的大军中早早地“身经百战”等等。

在儿童身上好似插满了输送营养食品的管道,那些对未成年人富有“责任心”的“好心的”成人们,将他们认为“有营养的”东西不停地用外压形式灌输到儿童身心内。在这样的高压下,儿童的生活还能悠游自在、宽裕自如吗?还能有时间玩玩只有童年才能享受的游戏吗?最重要的是,儿童还有时间进行其内在生命的丰富发育和茁壮成长吗?一个不能自主地拥有童年、不能自主的建构生命、不能享有童年的欢乐的儿童会有一个健全的生命吗?能成为一个健全的成人吗?

这些操纵着儿童“成长时间表”的成人们,曾经也是儿童,曾经也拥有童年,“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欢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大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决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记得卢梭在两个多世纪前就振聋发绩的质问,今天的成人难道还没有清醒吗?成人对儿童成长大包大揽,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事无巨细以此“充实”儿童的成长空间,这种做法不是帮助儿童成长,而是阻挠了儿童的成长!这种教育方式给儿童带来的痛苦和摧残是不言而喻的。张勤在《幸福的香味:按照天性教育孩子》中说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应该学的东西,长大后会付出很大的痛苦代价”。

由此不难看出,对于儿童而言,他出生不仅仅只是为了发展得更好,为了更加符合成人或者社会给他安排的各种角色,而更重要的是生活,能够幸福、从容地在社会中生活。卢梭在《爱弥尔》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二、我国儿童成长教育的建议

今天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是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的,他们的早期教育强调的是“过早开发”和“过度开发”,全然不顾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其实,自然为儿童的发展安排了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是不能违背的,它表现在儿童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的教育就必须与这种进程保持同步。当代心理学也证明: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受机体内部生物基因固有的程序所制约,儿童在成长中各种机能的出现都有一个内部时间表,外部环境虽然对比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不足以改变机能成熟的步伐,某种机能尚未成熟时,通过教育或训练,促使其提前出现或加速发展,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使这种能力的发展受阻。所以,对待儿童,首先要尊重,不要急于对他们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让大自然先教导很长的时期之后,我们才可以去接替它的工作,以免在教法上同它相冲突。如果你害怕错失良机,那么,由于错用时间而带来的损失,远比在那段时间中一事不做的损失还要大,而且,儿童本身也不会消极地等待发展,相反,卢梭认为“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我们“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因为“在他们的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

其实,一个社会以及如何教育与养育儿童以及怎样对儿童的需要做出反应,通常是由社会的人们如何看待儿童来决定的,这就是儿童观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笔者特提出3点建议:

(一)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打牢儿童教育的根基

儿童的生活过程就是儿童的成长过程,儿童成长的根本状态是儿童作为成长主体内在的展开的活动过程。因为,“生长,并不是从外面加到活动的东西,而是活动自己做的东西。”这表明,在儿童期,儿童能够并且需要自己的成长,并且是有所作为的。儿童需要的是不断地发现、认识最终运用自己成长所需的“活动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依靠传统教育从外部灌输知识、技能。

正确的儿童成长观首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自主成长。正如爱默生所言,“尊重儿童,尊重他到底。”儿童有自己的成长大纲,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健康成长。儿童教育工作者应该抱有欣赏、等待的眼光,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成长过程。儿童的成长过程好似一颗树苗的成长过程,我们不能因其最初的弱小柔嫩就拔苗助长,也不因其始于自发的根部成长而不闻不问。杜威说过,“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儿童教育恰恰要认识到儿童的成长始于根部,要“培植”根器,为儿童日后的充分成长提供条件。

因此,基于培植、培育的儿童教育就要尊重和欣赏儿童的原生态的、基础性的成长生活,给予儿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进行成长,在儿童成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引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重视儿童的成长环境――塑造儿童教育的载体

首先,以保护儿童成长的自然生态为本,净化现有以成人世界为主导的成长环境。儿童不是成人娇小的复制品,儿童期是儿童独特的成长时期,儿童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成长。一方面,儿童是成长环境的主人,儿童成长的内在需要决定了儿童成长的自然生态应该成为儿童成长的“百草园”。儿童的本能、兴趣、需要、梦想、游戏、探索……都在成长的“百草园”里自由自在的展开、生长。儿童能够独立地在成长过程中,从容地实现阶段性的转变并获取一个又一个成长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另一方面,成人应净化现有以化为主导的成长环境。化影响下的环境只适用于成人,那种过分远虑,担心儿童将来无法适应成人社会的成人,为儿童提早适应成人世界制造“乌托邦式”幻想的环境。幻想终非儿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了不追逐幻想,我们就不能忘记怎样才能使我们更适合于自己的环境。”让所有关注儿童教育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让儿童在成长中免除成人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观念,使儿童成长空间不再被成人的工具主义和功利思潮所侵蚀,改造不适合儿童发展的土壤,还儿童一个健康、安全的净土。

只有这样的成长环境才是儿童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保护儿童成长的自然生态的同时,也在不断培植儿童自己的生活土壤。

(三)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把握儿童教育的关键

倡导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的核心是成人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与科学运用。成人应该在掌握儿童成长的特性及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学会欣赏儿童的成长,支持儿童的成长,与儿童共同成长。家长、教师以及社会上所有的儿童教育应该组成一个“教育者集体”,他们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行相互交流和对话,为了儿童的明天共同创设积极的、有意义的生活。

因此,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主张,必须是在儿童中心主义的近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指引下,摒弃成人看儿童的视角,真实地回归到儿童的成长上来,珍视、保护、创造的儿童成长世界。首先,儿童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它是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它是儿童教育的根基所在;其次,儿童的成长依赖于周围的成长环境,他吸收周围的一切,儿童需要在广阔的成长空间里展开生长,儿童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成长环境,成人应该保护儿童成长的自然生态,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多元、自由的“有准备的环境”,为儿童成长搭建健康、自由、快乐的平台。因此,它是儿童教育的载体所在:儿童在漫长的成长期里除了依靠内在天性的指引,也离不开成人的帮助和指引。

儿童是不断成长的个体,不断地走向成人,成人是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儿童和成人彼此在相互学习、相互建构中共同成长。因此,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是儿童教育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勤.幸福的香味:按照天性教育孩子[M].同心出版社,2005.

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论军队在落实“限塑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完善的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