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起步作文选材指导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9 08:43:21

中年级起步作文选材指导的策略研究

选材,就其作文而言,它是指确定文章题目与立意之后,选用哪些素材来表达主题。我们把立意比作文章的灵魂,把材料则比作文章的血肉躯体。由此可见,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文章来说,具有多少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刚开始学习习作的学生来说,作文难写或写不好的关键在于,拿到作文题目不知道写什么―这就是取材能力弱的问题。那么中年级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该从何处寻找写作的材料?经过平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学生选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留心观察。捕捉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独特感受”是自己独有而别人没有的感受。这种感受主要靠观察发现,靠感悟体验。只有长期细心地观察才偶有发现;只有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自体验,才能偶有感悟。但是小学生和作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能等同。学生留心观察只要是解决“言之无物”的问题,避免搜肠刮肚之苦。因此,作文起步阶段首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写景状物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事物写生动具体,必须要学会观察。笔者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给他们三个方法:1.选好观察点。在观察过程中,往往面对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只有选好了观察点,才能处理好自己与景物,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如习作《广场一景》,指导学生把观察点定在广场中央,这样观察视野开阔,整个广场的景色也一览无余。广场上的喷泉、舞池、雕塑给人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感觉。2.确定观察顺序。有序的观察,写景状物,可以使文章让人一目了然。观察顺序有多种,按时间、空间、方位等。在指导习作《我的房间》时,要求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描写,在确定以床为观察点的基础上,再从床的东四南北四个方位描写自己的房间。3.抓住景物特点。每一样景物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只有抓住了它的特点。描写才生动细致。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素材,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讲,让人读来也生趣盎然,回味无穷。

二、认真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自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训诫正说明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1.语文课本――作文选材的后花园

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书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都有涉足。只要稍作整理归类,不少内容均可作为写作材料,斯渭是“就地取材”。

2.书中自有黄金屋

生活的一大内容就是读书,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赋予我们的更加活泼,正如倒影反映的小石花卉比真实的更加多姿迷人一样。”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选材的一条捷径。而这仅靠教材中的二十几篇课文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在博览群书中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三、启迪想象,丰富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别提出“在写作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写好作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作文起步阶段尤为重要。小学生的作文虽不像艺术创作,但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想象,可以让思维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来充实文章的内容;通过想象,可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翅膀,处于中年级阶段的孩子,本身喜欢想象,鼓励儿童写想象中的事物是符合儿童心理的。怎样让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景,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习作7的教学中,用玩具编写通话,教师展示事先请学生准备好的玩具或播放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是想象更加充实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景中。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写出的文章也更形象有趣了。

总之,写作素材存在于学生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他们服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归纳,变被动为主动。引领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探究,开拓视野、展开想象并持之以恒。相信大多数学生会写出优美的文字。

上一篇:构建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 下一篇: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