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级、烈度及其灾害特点

时间:2022-06-09 08:37:00

地震的震级、烈度及其灾害特点

地震的震级。表达地震强弱的一个物理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一个级别,能量大约就相差32倍。所以,每相差两级的时候,能量大概相差1000倍左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震级是8.9级。

地震的烈度。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的破坏和影响程度。影响烈度高低的因素有震级、离震源的远近,也就是震中距,还有建筑物的类型、地表的状况,以及地层结构等。一般一次地震它的烈度分布是由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震对地面破坏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在全球的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在中国或者在美国、日本测的同一次地震的震级应该是相同的,一般来讲差别很小,在0.2级左右。但是,同一个地震,震级相同,破坏的程度却不一样。随着它离震源的距离或者位置不一样,所造成的破坏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它可以划分出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像1976年的唐山地震,震级是7.8级,震中的烈度是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的烈度是8度,北京的烈度是6度。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震源或者叫震源区。理论上讲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的震源是一个区域。像汶川地震,震源在地表破裂有500多公里,所以从整个大的范围来讲震源是一个点,而实际上我们在它的附近的时候又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面,或者叫破裂面,那么它是一个区域。

震源深度。我们把震源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就称为震源深度。一般地震的震源深度在几公里到700公里范围之内。相应的这些地震随着它在地下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地震从成因的角度分为这么几类,第一就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的地质体断裂突然错动产生的地震。第二类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岩浆喷发,地下出现空洞,地下岩层不平衡就产生振动。还有塌陷地震,比如采矿或者其他也会产生地震。还可以分为人工诱发地震,比如说一个大的水库蓄水的时候要产生地震,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诱发地震。

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突发性强。地震发生一般都在一两分钟内,非常突然,猝不及防。地震灾害是瞬时突发性的社会灾害,地震发生是十分突然,一次地震持续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地震可以在几秒或者几十秒内摧毁一座文明的城市,能与一场核战争相比,像汶川地震就相当于几百颗原子弹的能量。事前有时没有明显的预兆,以至来不及逃避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二是破坏性大。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城市里,像国际上在上世纪90年生的几次大的地震,造成很多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三是社会影响深远。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它波及面比较广,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都可能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四是预防难度大。与洪水、干旱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相比,地震的预测要困难得多,地震的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要减轻地震灾害需要各方面协调与配合,需要全社会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

五是产生次生灾害。地震不仅产生严重的直接灾害,而且不可避免的要产生次生灾害。有的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直接灾害造成的损害。一般情况下,次生或间接灾害是直接经济损害的两倍,像大的滑坡都属于次生灾害,还有火灾等等。在次生灾害中,不是单一的火灾、水灾,还有泥石流、滑坡和瘟疫等。这些都属于次生灾害。

六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这个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主震之后的余震往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在近期内还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余震。虽然没有主震大,但是这些余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这样影响时间就比较长。另外,由于破坏性大,使灾区的恢复和重建的周期比较长。地震造成了房倒屋塌,接下来要进行重建。在这之前还要对建筑物进行鉴别,还能不能住人,或者是将来重建的时候要不要进行一些规划,规划到什么程度等等。

七是具有某种周期性。一般来说,地震灾害在同一地点或地区要相隔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重复地发生。地震灾害对同一地区来讲具有准周期性,就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认为在某处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方,在未来几百年或者一定的周期内还可以再重复发生。

八是地震的损害与社会和个人的防灾的意识密切相关。

上一篇:汶川大地震为何校舍倒塌多 下一篇:日本的“防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