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京师范大学大数据应用实践

时间:2022-06-09 06:53:39

浅谈南京师范大学大数据应用实践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利用信息资源的思维、视角和业务策略,不要纠结我们数据够不够大,大数据,小数据,有用的都是好数据。南京师范大学依托前期信息化建设成果,利用人事、科研、教学、学工、资产、图书借阅、财务、一卡通消费及门禁、上网行为、网络教学行为等大数据,进行了教职工、学生大数据服务中心、学生行为分析、学科分析、学习情况分析、网络教学行为分析等方面尝试,在师生服务、学生管理、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高校竞争愈来愈激烈,没有数据会寸步难行,大数据必将成为高校赖以生存的“数据”战略资源,是高校 “知己知彼”的情报,全面深入了解和分析本校办学特征,并通过和同类型高校进行取长补短,运筹帷幄,制定独特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一、前言

现代大学已经变成规模巨大、种类繁多、功能和组织复杂、利益相关者众多,社会责任广泛的社会组织,需要大量的信息和专门知识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未来的校园,是数据化的,是互联网化的,更是智慧的。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以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多的是关注信息技术手段,而在智慧校园阶段,所有的设计和建设都必须紧紧围绕 “教学”、“研究”、“服务”,实现硬件网络化、内容数字化、学习个性化、科研协作化、服务智能化,做到适用、会用、活用。这时候,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学校、老师、学生学习的一项内容,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学校领导人和决策中枢机构,很难再依靠传统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大学,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依托信息挖掘,推动高校从“经验性决策”向“数据驱动决策” 转型。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创新浪潮,是新时期的“数字石油”,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蕴藏着巨大潜力和能量,前景广阔。“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大数据蓬勃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和运用。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利用信息资源的思维、视角和业务策略。大数据给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将对现有的科研和教学体制带来大幅度的变革,对科学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带来大幅度的变革。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教学、科研、管理过程服务,提升相关人员的“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内部管理及服务等方面提升:

(1)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是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二是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三是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四是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2)学科专业设置和专业知识结构 更具有时代特征;

(3)数据驱动更精细化管理及流程优化,逐步去行政化,更贴心的师生服务;

(4)通过海量科研样本的分析,科学研究更真实性 及更富创新,“数据密集型科学”将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科研新模式。

二、信息化建设概况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底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长担当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并且将网络中心变更为属于处级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学校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开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多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仍是服务于学校总体工作,为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因此做好建设、应用、服务仍是我们永远工作的重点和理念,而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学校的工作更是我们工作的原则和出发点。在应用系统建设上,从1998年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一期开始,应用系统的建设就从未断线。

・在教学上,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服务系统,建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库,从而丰富授课方式。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交流讨论网络化,实现教学内容个性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信息服务上,建成国内领先的数字图书馆,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足不出户可以查询到最新的科研信息、科研资料及各种教学、管理参考材料,给读者提供24小时服务。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使档案成为一种活的资料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

・在校园生活上,信息化校园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生活。通过校园一卡通,可以通行食堂、图书馆、宿舍、体育场馆以及网上购物等;

・在内部管理上,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科研系统、学科系统、211系统、档案系统、就业与招生系统等建设,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加快学校的工作节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平台建设上,信息门户、共享数据库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开发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基本实现了数据在校内系统中的流动共享。

总体情况如图1所示。

三、我们的尝试

不难看出,通过多年的运行,我们在学生、教师、人事、科研、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招生、就业、资产、图书借阅、一卡通、网络计费、上网行为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我们大数据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没有数据是万万不行的。2013年我们开始了大数据利用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将数据有效应用到大学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如何推动 高校管理人员由数据的管理 向 数据“消费”转型;如何面向师生提供大数据服务等等。

以下是我们的几个主要尝试案例。

实践一:教职工/学生大数据服务中心

“不得不承认,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育学院介绍中的一句自白,也同样是美国十大教育类年会中出镜率最高的核心议题。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了解学生变化,关注学生成长,集中学生民意、反映学生心声,并在学生管理和政策中给予积极回应.随着学生人数的激增,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诸多新的工作压力,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极大管理压力。将学生教学活动,学业辅导,学生服务,师生关系等事务集中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者,从而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想说的是,不仅对学生,对教职工我们了解的都不够。师生用户才是是校园的主人,是信息化服务的核心。怎样让教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更容易了解我们的学生;让领导、管理人员更容易了解我们的教师,基于这一目的,我们构建了教职工、学生大数据服务中心,以人为本,全方位采集 教师个人、学生个人数据,例如采集教职工个人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信息、职称信息等基本信息;科研项目和论文信息、科研成果、科研合作等科研信息;教学信息、带学生信息、教学成果等教学信息;仪器设备和家具等资产信息;一卡通消费及工资等财务信息;一卡通门禁、无线上网、系统使用等行为数据;体检、图书借阅等等其他信息。数据按照教师个人、学生个人、学院等几种视角展现提供数据服务。图2、图3是教职工大数据服务中心相关样例图。

实践二:学生行为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各类社会人员大量涌入,使得学校周边环境日趋复杂。高校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需要异常关注,也导致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者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通过采集学生选课信息、一卡通门禁信息(宿舍、图书馆等)、一卡通消费信息、上网行为等行为数据,排查学生异常行为,给予相应的提醒或提示,辅助辅导员日常管理,及时把学生动态反映给辅导员,使得有限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中。

生活困难学生分析 :主要通过对学生消费情况的分析,找到哪些学生在生活上比较困难,给予一定的补助;对于已经申请了贫困生的同学,通过对其消费情况的调查,判断他(她)是否属于真正的贫困生;

昼出晚归学生分析:主要通过对宿舍门禁的统计,去判断那些学生回宿舍比较晚,作为班主任、辅导员、宿舍管理员的重点关注对象;

沉迷网络学生分析:对网络计费的统计,按照月、周、日时长进行排名,找出上网成瘾的学生名单给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其管理;

学生失联预警:对学生的门禁记录、消费记录、上网记录进行分析,找到若干天之内没有这些记录的学生名单,交由辅导员,由辅导员确认该同学是否请假,没有话就需要及时联系以防不测;

逃课行为分析:根据学生上课信息,比对对应学生的上网、门禁、消费记录等,当两者有交叉的时候说明该学生迟到或者逃课的嫌疑,当学生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引起注意。

图5是相关分析样例图。

实践三:学科分析

围绕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我校学科建设的思路:①强化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坚持“全力造峰,排名提升,培育特色,动态评估”。②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现“人才规划顶层设计,人才引培千方百计,人才管理机制灵活,人才使用强化考核”。③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整合大资源,建设大平台,组织大项目,培育大奖项。④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的绩效管理。建立“学院整体考评,部门绩效考评,计划执行考评,专项问责考评”体系。为了进一步落实该建设思路,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分析模型,采集与学科相关数据,采用趋势以及分布两种分析方法,面向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提供全方位数据服务,让我们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 更了解我们的学科整体情况。

以下是学科分析的主要内容:

学科建设: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硕博士等维度进行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

导师情况:博导、硕导以学科、年龄结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级别为分析维度,按分布及占比进行统计分析;

科学研究:围绕科研基地、科研项目、论文、科研获奖、著作等科研信息,以学科为分析维度,按分布及占比进行统计分析;

人才队伍:围绕高级人才、获奖教学团队、获奖教学名师、创新团队,以学科为分析维度,按分布及占比进行统计分析;

人才培养:围绕优博论文、教学成果、培养研究生,以学科为分析维度,按分布及占比进行统计分析;

图6是相关分析样例图。

实践四:学习情况分析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我们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也是最后一次可以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学习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中心,每一位大学生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任务――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和掌握本领。目前,大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动力、基础薄弱、学习不当、家庭因素、心理因素。师生关系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和情感交流,导致了“教”与“学”的分离,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充分挖掘“好学生”和“坏学生”,摸清楚两者学习规律上的差异,便于学生工作管理者及时掌握学生学生动态,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珍惜这个“最后一次”, 健康愉悦的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走出校门。

学习困难生:学分只修够应该完成的一部分, 分学院、专业、性别、生源地等维度分布;了解其原因(缺乏动力、基础薄弱、学习不当、家庭因素、心理因素)来对”症”下药;

学习困难生时间分布:尽可能的搜集学生的上网时间/上课时间/图书馆/宿舍/其他等时间,看这些学生的时间与学习成绩好的有哪些差别。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霸分析:不仅学分都修够, 而且平均成绩排名都考前, 分学院、专业、性别、生源地等进行统计分析

学霸时间分布:上网时间/上课时间/图书馆/宿舍/其他等时间的分布。

图8是相关分析样例图。

实践五:网络教学行为分析

我们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服务系统,建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库,丰富授课方式。通过建立教学网站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交流讨论网络化,实现教学内容个性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多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学习行为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让教师对教学课程了如指掌,进而不断迭代,改进教学内容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例如从下面三个维度去分析:

个体学习情况分析:围绕个人学习时间、课件花费时间、作业花费时间,学习交互情况、知识图谱等进行分析;

课程资源(课件)使用分析:围绕课件,试卷、练习等资源,从人数、时间、得分等情况进行分析;

教学分析 :围绕开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师生互动情况、课程资源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

图9是相关分析样例图。

四、存在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这些尝试,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校内数据积累有限,质量不高

学校部门比较多,执行力不像企业那么好,协调也非常的困难;学校有些部门思想保守,觉得数据是他这个部门的,没有意识到这是学校的资产,对拽在手中的数据不肯放手;信息化建设的厂商也多,信息标准不统一(有些学校甚至连单位代码都不能统一),另外每家的信息化的认知参差不齐、责任心也有好有坏; 数据来源也比较单一,基本依托管理系统产生;

2.校外数据采集难度大

校外的数据采集很难采集,来自于互联网、教育部、国外等的数据,都是宝贵的资产,很难采集,取决于国家顶层的数据开放共享政策。

3.业务部门没有清晰的大数据需求

业务部门有些人有时候会觉得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不错了,做这些事情反而会增加工作量,不愿意干;对全校的业务情况不太了解,很难从全局的考虑;高校管理人员由数据的管理 向 数据“消费”转型意识有待加强。

4.行业分析模型缺乏,摸着石头过河

教育不像其他企业,企业需要盈利,学校不需要也不应该,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导致了这种大数据的需求不够强烈,整体发展缓慢,没有成熟的分析模型,有想法的学校就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不要纠结我们数据够不够大,大数据,小数据,有用的都是好数据。我们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面向个人、院系提供全方面数据盘点服务,让个体更了解自己,让我们管理者更了解学生;面向学生管理者,提供学生行为分析,辅助管理,从而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教学工作者,提供学习行为分析,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行为,调整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大数据是高校愈来愈激烈竞争中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机制,是高校 “知己知彼”的情报,探索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以改进为目标,并加以实践,将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 。随着大数据应用日益深入,我们逐步从探索 “是什么”,更加偏向于 “为什么”,将来会“怎么办”,从数据到信息挖掘,再到知识创新和智慧凝聚,推动高校从经验性决策 向 数据驱动决策转型,为校领导、院系领导掌握学校发展动态并提供决策数据服务,全面优化管理、教学、科研水平,以适应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之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全面深入了解和分析本校发展特征和潜力,并通过和同类型高校进行比较来取长补短,运筹帷幄,制定独特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大数据在高校的应用,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上一篇:『上海孤儿泪撒寻亲路 下一篇:种群群落区别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