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编辑角色转型探析

时间:2022-06-09 04:28:51

新媒体时代编辑角色转型探析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带来的是整个媒体环境的变化,编辑作为信息内容的制造者,无疑是这一转型中受到最大挑战的一个群体。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编辑面临的数字化挑战,说明编辑角色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编辑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任务,从自身的编辑力、创造力、经营力和思想力4个方面实现转型,由单一的编辑转型为全媒体编辑。

毛润政,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策划总监。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普遍使用以及受众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深刻变化,新媒体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陆续出现了门户网站、博客、SNS、微博、阅读器、楼宇液晶电视、移动互联等新兴媒体,它们在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工具。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发展时期――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亲身感受到了媒体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而从事信息传播的编辑人员无疑是这一环境中受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无论编辑们多么不愿意去面对,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方式的确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也变了,编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原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新的传媒环境和信息传播方式。

面对新技术背景下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编辑,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任务,不仅要对角色转型的现实具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应积极面对新形势,从自身的编辑力、创造力等方面实现转型,由单一的编辑转型为全媒体编辑。

新媒体时代出版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出版。目前,数字出版正以强劲的态势横扫着出版界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受众的阅读习惯正由“纸质阅读”向“数字化阅读”转变。在经济收益上,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传统出版产业正面临竞争加剧、重新洗牌、效益下降,甚至一些出版社面临选题资源枯竭、经营亏损的严重局面,而以纸质图书销售为主的书店的关门倒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1)对出版业前途持观望态度。出版业的前途模糊在国际上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日本的出版业连续十余年发展滞缓。我国也不例外。国内的图书市场原本就非常有限,近年来总市场容量也没有得到太大的增长,加上受到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面临着逐渐萎缩的窘境。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参与式报道、公民记者、社会化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源,编辑工作者对于出版业未来的发展和立足之本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和确定感,很难将编辑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出版社和整个大媒体环境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无法坚守出版的理想,一直处在观望状态而徘徊不前。(2)编辑缺乏对出版工作的热情。历来的编辑工作,往往都是按流程操作,周期性很明显。如果编辑不能端正其对工作流程和自我实现价值的认识,认识不到编辑工作流程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就难以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而在新媒体时代,编辑的创新力和思考力越来越成为出版的关键所在,编辑只有深入新媒体的环境中,感受挑战和变化,才能重拾热情。(3)编辑的成就意识淡化。受图书市场和多媒体出版环境的冲击,当下很多出版社图书出版盈利少甚至亏本、加之出版社缺乏激励机制、编辑整体收入不高而责任又大、工作任务重等,使得一些编辑因感觉编辑工作没有成就感而缺乏对工作的热忱,甚至产生对职业的恐慌心理。尤其是收入偏低带来的不稳定感和缺乏工作成就感这两项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出版工作已经失去其对编辑甚至是年轻编辑们的吸引力。(4)编辑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新媒体时代对编辑的知识结构和编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必然选择。而在目前传统出版单位的人才结构中,既懂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又熟悉出版业务,并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数字出版编辑可谓凤毛麟角。

现今,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为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业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编辑要对出版的未来有足够的信心。

所谓编辑力,顾名思义,是指编辑在出版工作中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应当明确“内容为王”的宗旨,以出版内容为主线,整合各种资源。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 继续发挥利用专业出版优势。积极主动完成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并非要求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转向综合出版,而是应在充分掌握、应用数字出版技术的同时,保持专业出版优势。培生、企鹅、斯普林格等国外知名的出版集团在面对数字出版迅猛的发展态势时,都保持了自己原有的专业特长,他们或是在大众出版领域占据有利地位,或是在教育出版领域拔得头筹,没有一家是横跨全部出版门类的综合出版集团。这说明了内容控制者始终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从传统的专业出版角度来说,专业出版社应在某一个领域做专、做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内容的原创性,提高出版物的质量。(2)提升技术能力。编辑力中还包括一项能力,那就是技术能力,这是在目前的新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角色转型时应培养的关键能力。在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的流程实现了全程新技术化――内容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便成为适合网络或阅读器阅读的产品。这种转变在新媒体时代只能说是单一性的模式转换,并未体现新媒体出版和传播的特性。在现今的出版业务要求和流程中,编辑所编的内容应是“超文本结构”,也就是说,图书文本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声音、图画、flash甚至是影视文件,这对出版社的编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提升自己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应用能力,无疑是编辑必须重视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3)丰富选题内容,整合内容资源。作为新时代的编辑,应当在内容的整合上多下工夫,除了做好原有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图书市场定位等工作之外,还要对既有的出版资源进行解构、搜集、优选,及时补充和整合,重构符合出版社选题方向的内容,并且不断更新,实现对已有的选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充分发挥本社所有的内容资源优势,发展多种数字内容的出版物,从而为购买者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服务。(4)增强网络社会活动能力。在编辑能力中,新媒体时代的编辑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尤其是在网络论坛和社会媒体中的活动能力。从选题的确定、论证、策划到组稿、编辑加工等,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人及媒介发生联系。编辑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活动能力,积累较多、较广的人脉资源和选题资源。

2. 培养数字内容产品的经营力

传统出版社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盈利模式经营数字出版产业。而新媒体时代的核心是用户参与到市场的博弈中,我们要做的正是改变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思维定式,实现从“资源中心”“渠道中心”到“需求中心”的转变,获得、集成各类消费信息,固化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明确的市场需求。

作为编辑,在选题策划之初就必须考虑选题的数字化出版程度和方式,搭建好新的利润平台。具体说来,培养数字内容产品的经营力需做到以下几点:(1)研究以新阅读为中心的新媒体营销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手机媒体等已经不只是媒介,更是一种生活。以视频媒体、音频媒体、图文媒体等性质划分的数字媒体将迎来新一轮的媒介大整合。从新型营销的技术层面来说,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模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等成为主流特点。因此,新媒体时代的编辑要学会根据新媒体的特性,研究读者的阅读方式有哪些方面的变化,从中找到规律并对其进行预测,进而以此策划内容的宣传和推广,使其传播对象和传播方向更加精准,有的放矢。(2)提升编辑的营销能力。从新媒体的营销特性可以看出:第一,出版社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出版营销的要求。第二,新媒体时代的出版营销应当做到全员参与。未来编辑可能成为新媒体时代出版营销的重心,例如目前发展如火如荼的微博营销,就应由编辑策划并实施,即编辑通过自己经营自己的微博,并通过微博的影响力制造与营销产品相关联的热点话题,让微博上的“粉丝”加入具体的图书营销活动队伍,以此提升图书或是出版社品牌的影响力。因此,新媒体时代,营销能力是传统编辑必须“恶补”的一课。(3)树立版权意识。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应该加强数字出版的观念,重视出版物的数字版权。目前,我国国民虽具有了一定的版权保护意识,但盗版现象依然很严重,对打击盗版也缺少足够的社会认同。[1]尤其是对作品的数字版权,不但重视不够,而且侵权更加容易。作为一个专业编辑,除了需要加强和行业精英以及学者的交流,与之保持持续、稳定的沟通之外,还要积极主动地获得对方作品的数字版权。目前,我国数字作品的版权尚不能得到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屡屡受到伤害。编辑作为作者的版权保护者,应该尽到更多的责任,充分维护好作者的权益。

3. 增强运用新媒体的创新力

创新力是每个编辑都应有的重要能力之一。创新力无论在传统出版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都同样重要。编辑的创新力从选题策划到书稿的编辑加工,贯穿于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某种程度来说,编辑的创新力决定着选题的质量。新媒体时代,编辑的创新力是编辑转型的重中之重。

在新媒体时代,编辑首先要重视选题创新。新的传播技术的引入,使传统出版业的工作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出版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还有由数字革命带来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受众通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手机阅读等方式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并且实时自己的新观点以及身边的所见所闻,人人都是受众,人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价值观和个人趣味在与他人观念的碰撞中逐渐趋于明朗化和个性化。在这样的平台上,人们更容易选择和关注个人感兴趣的内容,简而言之,即受众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对编辑和内容生产商提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注重创新选题,做好创意性的选题和策划就成为新媒体时代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注重创新力的个人修炼。编辑是内容的加工者,编辑自身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出版物内容质量的好坏。因此,一个擅长创新的编辑团队,一定能不断碰撞出层出不穷的好创意,开发出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需求的精品选题。这种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好的环境进行熏陶,还需要编辑个体的自我修炼,要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灵感思维等方面进行训练。此外,编辑还要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进行选题创新。

4. 提升对新媒体内容的思考力

“成熟的编辑人有眼界,有才华,有专业,更有能力评估承担市场现实,有眼界要靠涵养,有才华要靠天分气质,专业能力又不一定来自过去的经验,也许来自于你的思想。”[2]这是著名出版人周浩正先生在告诫新一代编辑时所说的。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形态和技术,一定要求内容的生产组织、流程、标准进行变革。毫无疑问,新媒体内容不是传统媒体内容的简移,也不仅仅是将传统媒体内容体例与新技术结合。新媒体内容的特性简单说就是有文、有图,视频与互动和社区缺一不可。

在这个内容因为个人参与创造而愈加泛滥的时代,那种具有示范或榜样性质的“内行”反而日益显示出影响力。编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筛选者和过滤者,他们还负责提供信息的研判和重新组合,并且按照用户的兴趣和意愿进行不动声色的分析与推荐,营造环境和氛围,让用户觉得自己参与到内容的生产。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内容提供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从以往注重对事实的关注,转变到对价值判断的关注,从而在海量资讯的世界中,满足人们在信息迷乱中追求秩序、意义和群体归属感的需求。如果我们的见识、对重要信息的选择和排序能力、对事件意义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与受众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共同把握这个令人困惑的世界,我们就会成为新媒体时代的赢家。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 当前反盗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图书情报知识,2005(4):52-54.

[2] 周浩正. 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22-39.

上一篇:基于受众心理的网络广告传播策略 下一篇:曾国藩记仇,让老师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