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没落

时间:2022-06-08 11:02:01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没落

摘 要: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诸多传统节日都拥有各种历史渊源。近年来,西方节日在国内的流行、年轻人家庭观念的淡薄等原因,在无形中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关键词:中国;节日;风俗;传统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50-01

一、中国法定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时序构成规律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较清晰地记录了历史轨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尊重人,但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本思想的表现。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按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熬腊八粥;送灶神;打扫扬尘;守岁;拜年;贴春联、贴福;吃饺子、汤圆;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祭祖,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春节才算真正结束。

庆祝春节的意义在于营造隆重、欢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表达来年生活安定红火的美好愿望。

2.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然而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习俗,扫墓时,后人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先人墓地,将酒食供奉在亲人墓前,把纸钱焚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或青挂在坟上,磕头祭拜,最后将酒食吃掉回家。

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酒食踏青。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新绿,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因此清明节又名“踏青节”。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也成“端阳”。端午来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因政治原因投江汨罗河自尽,楚国百姓往江里投下饭团、鸡蛋、倒入雄黄酒喂食鱼龙虾蟹,以免它们啃食屈原的身体。渔夫们则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真身。 由此形成了每年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纪念屈原。

4.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佳节。此夜,家人团聚,摆家宴、设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糕点,仰望天空朗朗明月。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二、变味的传统节日文化

今年来,我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渐渐偏离了原始的庆祝初衷,偷偷地变了味。春节走亲访友时,各家攀比小孩成绩的高低、送给后辈压岁钱的多少、送给亲友礼物的档次,大人麻将桌上论身手,小孩网上比游戏输赢。

中秋节成了商家进行月饼贩卖的战场。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价格高得离奇的月饼礼盒只为了以节日名义,满足公司拉拢客户、下级讨好上级、朋友维持变异友谊而存在。这点从商家在中秋节当日傍晚就开始大力打折促销几小时前还昂贵的月饼礼盒中不难看出。

三、造成传统节日文化没落的原因

1.媒体商家因利益原因,对于传统节日购备礼品、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的宣传报道过于热情,使民众对于购物或赠送礼品的注意力多于对于传统节日的庆祝;

2.现代国人赶时髦、追求时尚心理作祟,使得西方节日比传统节日日益在国内盛行;

3.当下独生子女大军来势汹汹,家庭观念淡薄,使得以人为本、以倡导家庭为本的传统节日日渐失去了人心;

4.现代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以及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都以公历时间为准。而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以中国农历或节气时间为准,使得绝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传统节日的在公历中的日期。

四、日益盛行的西方节日对于回归中国传统的启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人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大大提升,节日文化是其中引人注意的典型。近年,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在中国日益盛行,庆祝程度已经超越了我国传统的元宵节、端午节和重阳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威胁。热爱祖国就应该传承祖国的文化、保护文化的精髓,不要让传统的东西丢失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不要等到像“端午节”变为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再来唏嘘感叹我国传统的流逝。

参考文献:

[1]高占祥.论节日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李逸安.节日习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上一篇:汉族民间舞的地域性分析 下一篇:浅谈形意美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