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

时间:2022-06-08 08:57:04

浅析高职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

摘 要:学生作弊现象在各类学校均不同程度存在,高职院校因其学生的特殊性,这种情况尤为突出。预防以至杜绝考试作弊,笔者本着“堵不如疏”的观点,重点分析了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以期找到减少学生作弊的对策。

关键词:考试作弊;高职生;心理原因

考试作弊,指在各类考试中以与考试要求相违背的手段,期望获得更高分数的行为。尽管各类学校对考试作弊都有一些惩罚性的措施,但作弊现象依然趋于普遍,高职院校尤其严重,甚至出现了“全民作弊”。作弊的手段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抄、夹、带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应运而生,作弊工具层出不穷。一直以来,各教育部门试图通过法律形式、行政措施等来规范考试、打击作弊,但收效甚微。俗话说,堵不如疏。与其千方百计地等作弊出现后进行制裁和打击,不如研究一下学生作弊的原因,以便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分析

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原因复杂,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作弊是“习惯成自然”的行为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指标,这使得学生将分数看得过重,在小学和初中,考试作弊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甚至惊现高中会考教师协助学生作弊的尴尬事件。这种环境下养成的作弊习惯使得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后,依然条件反射式地逢考必作弊。

从应试教育体制中成长的高职学生,因其入学基础薄弱、课堂教学适应性较差等原因,更是对书本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依赖”:作弊是他们应付考试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这种“习惯性”心态促使下,高职院校考试中出现大规模的作弊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作弊是“利益攸关”的行为

“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高职学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甄别,而甄别的结果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毕业和就业都有较大影响,而且大多数院校都将学生的成绩与入党、评奖评优等事情联系起来。权衡利弊后,成绩差的作弊、学习好的也作弊的“全民作弊”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三)作弊是家庭、社会教育缺失的心理投射

家庭社会教育的缺失、社会的唯功利化、单一的评价标准,甚至被扭曲了的白猫黑猫论,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导致学生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对于作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谈笑之间,动辄与社会现实接轨。此外,社会缺乏诚信,学校的思想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造成了大学生言行的严重脱节、知行的严重背离,甚至好多学生身上出现了权钱交易等社会陋习。

(四)作弊的其他心理原因

由于监考组织不到位,作弊未被发现或发现未被制止,部分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产生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模仿他人进行作弊。有的学生看到别人靠作弊侥幸通过考试并取得了好成绩,心理开始不平衡,进而也效仿作弊。更有甚者,在考试前就会求助于平时用功学习的学生,甚至进行某些利益交换,以求在考试中得到一些“帮助”;被请求的学生大多碍于情面,或者害怕一旦拒绝请求,同学关系会僵化、自己被孤立等,在“无奈”之下做出传短信、替考等“无奈之举”。

二、消除作弊心理对策分析

根据艾力斯的ABC理论,以上种种心理均源于学生的认知偏差。偏差的认知直接导致偏差的行为,而偏差的行为带来的是严重的后果和惨痛的代价:部分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处分,既影响毕业,又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抹不去的污点,由此会产生深深地内疚感,甚至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心病还需心药医”。要纠正高职生在考试中的不正常心理、减少甚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关键是转变学生对考试的认知。

(一)引导学生调整对考试的认知

大多数高职生沿袭了“一考定终身”的看法,觉得考试结果太重要,一旦考试失败自己的人生就失败等。这些都是绝对化、以偏概全的认识事物的模式。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调整这种错误的认知模式,必要时可借助学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考试心态。

(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倦怠大多是因为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平时不用功,考试时把大多数心思花在如何作弊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很多工作要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合理的学习心理学规律,也可以借助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课,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人生目标,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帮助学生强化良好的自我意识,塑造诚信人格

良好的自我意识包括自尊、自爱、自知、自制等。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和完善这些自我意识和乐观、诚实的品行,从而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

客观地讲,学生考试作弊,教学双方都有责任。很多高校教学内容陈旧、评价标准单一、选修课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都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实行多标准的评价方式,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选修课,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考试心态,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作弊的发生。

当然,要想根除作弊现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方方面面的配合。只有全员动员,矢力推进,才能维护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育人环境,促进高校教育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景华.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01).

[2]谢倩.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及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08,(09).

[3]王霞.浅谈大学生考试作弊与高校考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4]游细玉.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02).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专业英语课程的整合 下一篇:从“破窗理论”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