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8 05:04:06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下,培养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型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积极自主、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老师、同学积极合作探究,不但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更在合作中懂得了协作的方法、探索的途径,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好习惯,由单纯机械的“要我学、我学会”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巧妙安排、热情鼓励,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合作学习中不断前进,获得知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会学知识与能力

面对知识大爆炸的竞争时代,相对于素质教育培养具备自主合作能力的学习型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努力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更加深刻的认识、高超的智慧、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行动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探究,成为学习的快乐主人。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协作性,积极利用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在教师积极与恰当地要求和指导下,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民主、平等地交流,学生积极合作,采用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观察、思考、讨论、探究,最终获得对知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协作中充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协同合作的精神,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和较高的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的益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推进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件对师生都受益良多的教学智慧。首先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给了每一位学生探索新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产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强大动力和浓厚兴趣。其次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们在合作探究中真正成为了学习、思考、讨论、表达的主体,使接受知识的被动过程成为探求知识的主动过程。第三,在自由、宽松、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以高度的自信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第四,合作学习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在老师一味的滔滔不绝讲述中,看似顺风顺水一切正常,但却掩盖了学生去自主认识和探究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己的思考被充分调动,自己的意识在一次次与科学的定理、概念等靠近,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思考的勇气和价值,认识到自身潜力之所在。第五,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既能分享他人的思考智慧,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促使每位学生积极思索,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这恰恰使宝贵的创新能力所在。最后,教与学本身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积极推进合作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真正关注学生全面成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技巧。使教师们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多从学生的兴趣能力角度出发,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构建出师生共同进步的成长平台。

三、开展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现阶段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取得了不断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提高的方面。比如合作的时效性不高,仅是流于表面形式上的合作。在看似热烈的一起 “说话”中,缺少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和探究。同时组织形式不够严谨,导致效率不高。一些学生在讨论中无话可说,成了旁观者甚至 “走神者”。再有就是一些探究问题的设置不当。或因难度太大学生无法解决,不但未能探究反而挫伤了合作的积极性;或难度太小,没有多少探索的过程和价值,使合作活动失去了意义。

四、如何更好地在教学实际中开展合作学习。

(一)营造宽松、民主、热烈、快乐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积极引导,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热烈、快乐的课堂氛围。可以使热情的鼓励、积极的肯定、耐心的引导、趣味性的内容设置等等,在这样一种积极轻松的环境中是每一位学生敢于、乐于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思考、探寻自己答案。如某位教师在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经常会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或生活实例,而要解决的问题就在其中。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也就是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在轻松与快乐中探究问题,孩子们自然乐于参与其中。

(二)恰当设置合作探究内容。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一定要合理恰当地设置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认识特点等。过于简单而失去探索价值或过于困难使学生失去合作探究信心的内容都应避免。要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和进一步的思考,逐步认识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运用自己所学探讨研究,找到答案。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合作探究是核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它决定着整个合作学习的大方向。首先在学习之前,教师要正确、合理地对学习任务进行必要的安排和说明,防止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在活动中教师也要随时关注和必要的引导,以确保合作学习的正确和高效。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项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优势互补的高效学习方式。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培养和完善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敢于探究、乐于学习。

上一篇:浅谈数学提问 下一篇: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