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08 03:25:41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下,面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仍然是教育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概述,分析目前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一、班级文化建设概述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通过班级成员所创造的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来代替班级教师空洞的说教,师生在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彼此交流,以激励为主,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内在潜力都能得到自主、充分的发挥,同时,带动班级快速发展,动态实现班级的组织目标。班级文化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外层是指班级的物质文化,中层是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内层是指班级的精神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不重视与导向性不强

班级的物质文化是指班级活动环境、绿化美化等班级硬件以及表现班级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板报、班徽与对联等。还记得在自己上小学时,班主任对教室环境并没有那么的重视,对学校的美化教室评比,我们班没有获得任何的名次。而在当前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墙上的文化虽然多了一些新花样,有的班级以书画为主题就贴了许多名诗名画,但是问起班级里的学生墙上文化所涉及内容的了解时,很多学生都讲不出来,这说明墙上的文化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也没有内化到班级成员的心里使它真正成为一个班级的特色与个性。 结合自己小学所在的班级,我觉得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资金不足,农村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农村学生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使得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相对较差。而班主任也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不够重视,觉得学习成绩才是主要的,其它都是次要的,而忽略了班级文化硬件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二是班主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对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意义的理解出现偏差,只是为了纯粹的评比而去实施物质文化建设,而不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忽视民主性

班级的民主管理是使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在班级里发挥他的作用,承担一部分的管理责任,共同参与和决策班级的管理制度。这样的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班级学生齐心协力共同搞好班级建设,但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上就忽视了班级成员的民主性。比如说班级的一些制度都是硬性规定的,学生并不能做任何的选择,只能服从,形成了不是我要做什么,而是要我做什么的思想,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剥夺了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结合自己初中所在的班级,我觉得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民主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班主任在管理中仍然习惯于采用班干部委任制。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辅助自己的工作,通常不经过学生民主性的投票,而选择学习好的学生担任一些重要的班级职务,而且一年下来长期不更换。这样做会使一些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班级活动缺乏参与热情,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导致班级制度文化的不良发展。

其次,班主任对学生以学习为标准的评价制度。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设置奖惩制度,这样做会使成绩落后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觉得自己反正那么差了,就不愿意参与到评比活动当中。

最后,我觉得跟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关。比如班主任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做错事,不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事后也是不会追究,在班级成员讨论问题是总是采取那几个人的意见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参与到班级共同的讨论中去,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阻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民主化发展。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缺少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做的比较好,但自身的文化创新比较少,对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少,有特色、有突破力的东西少。其主要原因为:

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班主任管理权威绝对化。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开展的活动也没有多样性,并且都是教师安排的,这样做会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品格的发展,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营造温馨具有导向性的班级物质环境

1、注重教室的卫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美化教室,但至少可以让教室保持干净整洁,班主任在看到地上有纸屑时要主动捡起来,打扫工具摆放整齐,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其次,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通过一些剪纸等贴在墙上,还能带动学生一起动手,既不用很多的资金,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要重视教室的布置。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室,比如说小学生的墙上就不应该贴一些太深奥的名诗名画,这样只能起到一个视觉上的美观,对学生的发展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布置教室既要考虑到趣味性,又要是学生不分心为前提进行设计,同时可以根据各种节日的到来,随时更换,教室的环境保持新鲜感才能够吸引学生去欣赏和探究。

(二)构建民主开放的班级制度

1、人人平等,班干部大家选。比如选举班干部时,让每一个位竞选者说说自己在哪方面特别能干,以后要怎么做,再让学生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集中进行选举,这样不但能给每个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选出来的学生是大家公认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比较有影响力。

2、班级制度公开化和管理民主化。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时,班主任就应该发动全体学生献计献策,对班级制度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风、班训、班歌等。同时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例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委等,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班主任设置奖项要有针对性,多而不杂,让每一个奖项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符合本班特色。奖励时要体现民主化,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需要教师与学生对某种行为一致赞同时,才能对其奖励。惩罚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当众训斥学生,还有公平合理,在班级里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行为。

(三)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首先,班主任应该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增进集体感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管理、发展,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只做一个观众,最后班主任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

四、结论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论是环境的布置还是精神的创建,都离不开学生参与,学生是主体,应该重视学生参与班级文化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对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文爽.细节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5,(04).

[2]李建兵,盛海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3]李梦丽,张杨.中小学教师柔性管理模式探讨[J].天津教育,2007,(05).

上一篇:浅谈网络电视与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下一篇:扬起孩子心灵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