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实惠性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时间:2022-06-08 12:56:41

讲点“实惠性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现代教学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教学中要求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讲究课堂实效。

先看一则学生对语文教学认识的超级幽默:我们也会上语文课的,每课无非是介绍时代背景、生字词注音解释、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或艺术特色,就是自己不会读,考试不会考。

再回望语文课堂: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暗暗叫苦;讨论活动热热闹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令人大跌眼镜的考试结果:平时专心听讲、辛苦做作业的学生考了50分,而平时不听课、不做作业的学生考了60分!回想着老师的“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和当初的“热热闹闹”,看着手里的“大红灯笼”,学生只能无奈地发出一句肺腑之言:“万钟与我何加焉!”

客观地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可是效率依然低下。那么,还有什么新的突破口吗?在这种背景之下,我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策略研究应势而生。这让我们从茫然不知所措中看到亮点,有了新的研究探索的方向。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出明确界定:“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性;二是有效率: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所得与教学产出的比值;三是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要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

从“效果”、“效率”和“效益”这三个词中应当看出,我校的这轮语文课改是在对前期的“轰轰烈烈搞课改,标新立异无成效”冷思索后开始的“扎扎实实提质量”的务实之旅。据此,我们归结出并明确地告诉学生,阅读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抓住阅读的重点。

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倾向,并在审美层次上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做出自己的判断等。

2.能够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学习,培养从小处着眼去把握大局,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文章总是表现某种思想或感情,这种思想或感情更多的时候是从细微处表现出来的,并且这样的表现恰恰是最真实、最贴近文章主旨的。

3.能够把握作者的总体情况,并与文本本身结合加以理解和感受,培养“居高临下”把握文章的能力。文章的产生必然无法超越作者的思想、人生观等诸多因素,因此,把握文本必然将作者与历史和时代相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进行一个时期的“模式化教学”。教师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增强阅读的目的性;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为深入研究文章扫清障碍,提供借鉴;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重点要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寻疑、质疑、释疑;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及札记的方法。这样做给学生带来的实惠是,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具体的目标;给个样本使学生会学;以此为平常卷子的考查方式,让学生获得好成绩并及时给予肯定,促使其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学习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讲点“实惠性教学”,尽管有点诡异,但是希望能够为“有效性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口子。

(作者单位:福建连江第五中学)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过程与结论 下一篇:试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