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可能及其实现

时间:2022-06-08 08:57:08

摘 要 人是社会的人,合作是一项必修技能。在合作中最为关键的是理解,对其进行分析对合作大有裨益。理解有其可能性基础,有其进行的过程,有其障碍,有其得以达成的方式,也有其更高的意义。对理解的深刻把握不仅是对个人利益的保障,更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合作;理解;理解障碍;信息障碍;识别障碍

1、对理解的需要

人类从一开始便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如果我们对人类间的合作进行考察,会发现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能左右合作的程度及进度,这个因素便是理解。此处的理解不仅仅是语义学上的理解,它还有更进一步的内涵。语义学上的理解是一种对事件的清楚掌握,类似于韦伯所说的头脑的清明。而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是一种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阐释,尤其是利益关系。个体是融于社会的,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理解是个体在平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的重要手段;是将低层次利益归属于更高层次利益时的主要方法;是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时的可能条件。因此,出于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理解的可能及其过程

2.1 理解的可能性基础

2.1.1 作为人的生活体验。理解是需要在某种情境中进行的,而其对象也是这种情境本身。因而要达成理解,必须对情境有所知晓。所有情境的总和便构成了作为人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虽不能在所有人身上均发生,但是却能够因人的反思能力被理解,因为就单个个体而言,其在整个的生命过程所进行的生活体验与其他人是相类似的。这份共有生活体验对个体而言的无差别对待,使得个体能够了解他者的状态并在自己身上找到可能的对应,这就构成了理解的前提。

2.1.2 语言的创造。在理解关系中连接双方的桥梁便是语言。语言是对情境所作的定义,相对于繁琐复杂且较为僵化的情境来说,语言要简单灵活许多。因为通过使用语言可以使互动双方脱离情境本身而对彼此产生了解并最终达成理解。语言使得个体能够摆脱时间及空间的束缚,使得个体对共有生活体验的体察更加容易。这样的话,个体之间通过语言的交流使得信息传递的更快、更远,也就更加容易理解。如果把理解过程看成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毫无疑问,语言便是其中的催化剂。

2.2理解的过程。前面在对理解的基础进行探讨时其实已经显露出了理解的过程。在进行详细阐释时,笔者将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对情境的感知阶段与对情境的识别阶段。

对情境的感知是对事情的一个把握性了解。情境是一种流质的存在,需要去认识它。通过历史语言的记录,我们可以选择站在一个点上去体察历史情境的渐变演进。自然,若要对某一情境产生认识,就不得不去触碰它过去的痕迹。这里便产生了一个要求,即对事件的信息要有尽可能多的掌握。

在对情境有了认识后,就要对情境进行识别。识别什么?识别其中的利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互动的最终指向都是利益交换。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诱发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因而在最终结果上如何对利益进行分配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议项。处理不好将导致合作的瓦解,冲突便会如多米诺骨牌般爆发,无处不在的敌对与仇视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内容。对最终的行动主体而言,理解便是在对情境有了认识后承认其中的利益关系,尊重他人在其中的劳动成果;同时,也防止他人对自身利益的侵害。这是互动过程中的一个应有环节,是合作能够继续的前提。我们愿意看到人们在合作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对他人利益的肯定便是对人的尊重,这也是理解的深层涵义。

3、人际间互相理解的障碍

理解虽为社会合作提供了基础,但事实上,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过程,个体相互之间的紧张成为一种常态。而基于此,人际间的相互理解也遇到了些许障碍。

3.1 信息障碍。信息是理解的基础,因而其在为理解服务的同时也构成了对理解最大的限制。首先,信息的获得障碍,有些信息是消失了的且没被记录的;其次,信息的真实,有些信息是被刻意掩藏了的,而代之以虚假信息;最后,信息的交流障碍。语言在此是把双刃剑,连接人与情境的同时也把人区隔开来,个人的身体与精神的独特性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及理解的误差。

3.2 识别障碍。识别障碍,是出现在理解的识别阶段的障碍。对情境的识别本身就是基于客观事实上的主观判断,因而这类障碍倾向于人为因素。识别障碍事实上是个体对利益的无限追求所引发的对自身的不加克制,是没有在这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是没有处在可以让人接受的平衡空间内。寻求平衡空间的困难也预示了理解的困难。但这并不摧毁理解的可能性基础。对障碍的认识恰恰是为了为实现理解寻找可能。

4、实现理解的手段

在某种程度上讲,现实中所达成的理解都是一种有限理解。但是这并不成为放弃理解的借口,基于理解的可能性基础,实现的手段将是多种多样的。

4.1 对话。通过主动积极的利用对话以达成理解。首先,对话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因为对话,信息才能不断流动,而信息也因此传播的更广。借用对话,个体能够获得对情境更为丰富的真实的信息。对话能够破除那些虚假信息,使事件的真相得到昭彰;其次,对话提供给各方表达利益需求的情境。个体自身才是其利益需求的最好阐释者,应该有一个情境让个体的这种表达得以实现。对话机制便是这样一个情境;最后,对话是冲突的缓和剂。不明事理的人往往意气用事,易酿成冲突。对话能缓和气氛,消解冲突的根源。冲突双方可以通过正面对话来达成和解甚至合作。对话是实现和谐的重要途径。

4.2 教育。如果说对话提供的是个体对利益追求的实现的话,那么教育就更多的承担了让个体自我克制的责任。理解的识别过程,也是互相间协商、让步的过程。教育提供给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使人产生自我克制与自我牺牲的精神。自我克制是实现理解的必经之路。自我牺牲则是一种崇高理想,是个体为了他者利益而做出的最大贡献。对教育的重视应该包括两方面: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发展教育,因为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沟通是个必备的条件。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主导与支持,为实现全民教育提供基础;第二,个人应该重视教育的这一功能,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因为这是进入社会,实现个人需要及价值的唯一方式。社会对个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合群,而手段便是理解,促进理解的根本途径就在教育。

5、结语

社会是需要合作的,而合作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个理解表述的是个人与他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实现理解的追求也是对个人自身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理解的内涵相当丰富,笔者在此只是粗浅的讨论,且较为侧重理解作为维持人的生命过程的手段之一这一微观方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理想境界。理解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重要方式。理解是一种精神,是合作的精神。理解是构成社会的基础,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工具。

参考文献

[1]乔治・赫伯特・米德.现在的哲学[M].李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4]埃米尔・涂尔干.禁忌及其起源[M].渠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李清照前后期诗的意象比较 下一篇:英汉恭维语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