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8 04:46:58

现代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将人的视觉、听觉同时组织起来。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识字教学 低年级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是改变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现象的关键。同时,扎扎实实地过好识字关,不仅能提高识字效率,而且必将为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识字教学的意义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

在识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过的词要正确地读,并明白意思。识字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读书就得会识字,它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历来就重视识字教学,要求儿童识得两千个字,为读书打下基础。强调学好语文,必须过“三道关口”:字关、句关、篇章关。首先就是要过“字关”,目的是为在阅读中过好句关、篇章关打基础。不识字,就不能读书。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写字和写作教学。学生写作,前提是要求学生会写字;不会写字,也谈不上写作。这表明识字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非常重视写字教学,在规定了小学分阶段识字教学总目标之后,各年级教学目标中详细规定了写字教学的要求。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识字教学是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郝家杰、戴汝潜曾经撰文说:“民族文化素质问题说到底是识字水平问题,我国在本世纪末要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说到底首先是解决识字问题。”

二、传统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语文新课标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重视,脱离课文的识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从而减弱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阶段特点不明。

新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生识字,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进行笔画分析,从而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阶段,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识字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使感知清晰。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形象思维为主,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根据汉字造字规律,精心设计和选择电教手段,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例如《识字5》教学中的词串识字,学生已经接触过多次。对于生活在内陆地区的孩子来说,大海比较陌生。虽然有些孩子去过,但对海边各种事物不清楚。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找有关大海的实景资料和精美图片,利用白班制作课件。此外,还可以精心挑选大海的声音,比方海鸥的叫声等,创设更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当学生看到美丽的画面,听到欢快的音乐,自然就对大海产生向往之情。这时进行识字,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明确。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音、形、义的联系。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读准字音。

拼音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的重要内容,也是识字教学的一道难关。在识字教学中教学生拼读生字音节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动画进行直观演示,有效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音节的准确读音。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字形。

低年级学生识记,明显偏重于具体形象的认知材料。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实物和图画,以及造字和字形演变的规律。如教学“亭”字时,用现代信息技术出示亭子的画面,接着展示由图画渐变成古字、今字的过程。当学生再次想到“亭”时,不再是散乱地笔画拼凑,而是一个整体的亭的形象,在有了具体形象后,再告诉孩子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抽象的汉字和形象的事物相联系,记忆起来就轻松得多。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字义。

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下列要求:“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以及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时,课件演示“亭”字,再出现一个人站在亭边的画面,就很清楚地知道“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停”的意思是“停下来、停住”。在阅读教学时,在扫清读音障碍后,可借助音频范读,让学生认真听清字音、停顿,然后完全可由学生自己对生字生词及句子、课文内容质疑问难,以达到“了解”的要求。

(三)弥补教师师范技能的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采用声音导入机制,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声音代替老师的读音,这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地方口音浓重地区更有意义。在利用粉笔进行板书时,教师的字体端正与否,笔画笔顺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字。因为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自己没有主见时,一般视老师为权威,特别是少数低年级学生,所以用计算机代替师范技能水平略差的教师将有助于提高整个识字教学质量。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给识字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把握好汉字特点,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无疑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张田若.集中识字的原理及其发展.

[3]陈彦.小学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与思考.

上一篇: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改变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