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时间:2022-06-08 04:45:49

浅谈高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以及高校管理体制的变迁,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必须树立其强烈的服务意识,采用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站住脚,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务管理 服务意识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教务管理工作又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务管理是常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高校院系教务管理人员处在教学管理的第一线,既是院系对外交流的窗口,又是对内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院系的教学资源能否合理利用,教学秩序能否有条不紊的进行,甚至影响到院系在整个学校当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如何不断提高高校院系教务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是新时期应继续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服务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教务管理人员是一支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队伍,教务管理人员的主要服务内容有: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的通知;课表及教师调代课的协调;教材征订及发放;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的组织;公共课及专业课的考试组织安排,公共课答题卡的机器阅卷;教师成绩登录的督促管理;留降级、转专业、免修、补修、提前选课、插班重修、缓考的审核办理;毕业生的学位审核;各种国家级考试的组织报名;实践教学的管理;各类大赛的组织筹备;教学档案的归档等工作。此外,还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常规性工作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等。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非常繁杂,工作量大、责任重,且有连续性和周期性。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处于教学管理系统的枢纽位置,要及时将教学中的问题反馈给上级领导,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快速解决问题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这是教务管理人员服务的特点。

二、提高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必要性

教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离开了服务,教务管理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名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趋向多元化,教务管理人员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期望得到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舞台和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之下,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思想开始动摇,对工作感到枯燥厌烦,有的存在想“跳槽”的心理,有的被动应付工作,有的因情绪低落而服务态度欠佳,遇事不冷静,常常因小事与同事、老师或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小事件。

高校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已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社会大舞台的中心,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再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围绕生源的竞争开始显露,教育由供给方决定正向着由需求方决定的方向演变。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高校服务育人的一个窗口,是最能体现服务质量的地方,其素质代表着整个学校的形象。

三、如何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1、重视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目前高校突出重视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和辅导员的人才引进很重视,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却有点滞后。实质上,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应从办学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给教务管理工作以科学的定位。高校要加大对教务管理的投资,对过时的教务管理系统及时更新,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务管理,从而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繁重的劳动。高校各级领导还要主动关心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对他们的政治待遇、职称评定、职务安排都要按照政策给予妥善解决,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舞台和发展机遇;鼓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

2、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

过硬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服务的首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服务本领就包括与开放教育发展相应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没有过硬的服务本领就谈不上服务,更谈不上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应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应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简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经济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日趋产业化,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的一员,应当充分认识到服务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培养出合格人才。

3、减少工作压力

作为高校基层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性质的琐碎性、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和管理任务的艰巨复杂性,使得实际管理过程中面临应急事件较多;由于高校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引起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如何妥善的解决问题,往往引起焦虑情绪,特别是期末考试工作安排。据了解,绝大多数的教学管理人员感到不同程度的心里压力,考试安排工作阶段中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感到心理上有强烈的压抑感。

4、加强协调沟通

在学校中教务管理工作是最基层的,不但涉及教师、学生及学校其他部门的沟通,而且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财力、物力等。要想将学校的资源最优配置,实现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靠硬性的管理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协调和有效沟通。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协调和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相沟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的群体,顺利完成各项教学工作。

四、结语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已日益呈现出现代化与信息化的特征,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和教务管理人员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要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服务好师生,就必须要着力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因此,在教务管理工作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还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提高服务意识已成为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着手点,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上多下功夫,下苦工夫,才能为提高教务管理水平,保证教学秩序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恩平.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制度分析.江苏高教, 2005,(5).

[2]茹明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初探[J].青海师专学报, 2004, (6) :250-252.

[3]周晓辉.浅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大众科技,2005, (3).

上一篇:提高职校生艺术修养之初探 下一篇:初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