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7 10:42:23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制定。症状: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后、排便时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量多、不孕等。妇科检查:子宫常见后倾,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炎症时,在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炎症时,子宫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双侧扪及包块。

病情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病情每增加1年加0.5分。

2004~2007年盆腔炎患者80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1岁;病程0.5~10年,平均4.7±1.5年;症状评分5~23分,平均12.71±3.1分。

治疗方法:自拟活血化瘀汤。药物组成:丹参30g,赤芍15g,当归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桃仁15g,丹皮10g,香附1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每月服20天为1疗程,连服2疗程。外敷加光波照射:用自制的化瘀散。药物组成:败酱草、当归、生地、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香附、血竭、黄柏、蒲黄等研粗末,100g装包,每次用1包,加黄酒、姜汁调成糊状,平摊于细白布上,制成直径17cm的药膏,平敷于下腹部,胶布固定,用WM型光治疗仪距离1cm隔药膏照射,功率3~5W。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每月照射20次为1疗程,连续照射2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盆腔炎的疗效标准制定。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正常,积分为0分;②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显著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2/3以上。③有效:症状及检查均有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④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结 果

痊愈14例,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总显效率70%。治疗前积分12.71±3.12分,治疗后3.79±1.98分。

讨 论

本方中丹参、赤芍、香附、当归、川楝子、桃仁、丹皮、延胡索均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现代药理证实丹参其主要成分“丹参酮”作用广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而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香附所含的挥发油可明显提高痛阈,缓解平滑肌痉挛,故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延胡索所含生物碱主要为延胡乙素、丑素和甲素,能明显提高痛阈而缓解痉挛性头痛。实验证实上药具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抗渗出能力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并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减少胶原纤维形成,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蒲公英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主药,败酱草清热解毒利湿,能增强网织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抗体抗感染力,促进抗体形成及提高血清中溶菌酶水平,从而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光波有很强的穿透性,利用其热效应可使组织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细胞膜的通透性升高,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加速代谢产物及炎性产物的排泄,并增加外敷药物的穿透力。以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华,王子瑜,张丽蓉.妇炎康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4):222.

2 时燕平,付友丰.中药三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2):99-100.

上一篇:疏肝补血汤治疗产后缺乳症125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