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疗法治疗小儿伤食泄泻55例

时间:2022-10-01 06:25:13

贴敷疗法治疗小儿伤食泄泻55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门诊伤食泄泻患儿85例,治疗组55例,男17例,女38例;3~12个月13例,13~36个月24例,37个月~5周岁18例;病程1~2天9例,3~5天20例,6~7天24例。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3~12个月7例,13~36个月13例,37~5周岁10例;病程1~2天5例,3~5例11例,6~7天1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症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994年泄泻诊断标准:①有饮食不节或感受时邪的病史。②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以上,甚至可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或清稀如水,或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亦可有腹胀等症。③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

适应证:①3个月~5周岁的婴幼儿。②属伤食泻者,症见:大便为黄绿色稀便,水稀便或蛋花汤样便,次数增多,一般不超过10次/月。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夹有奶瓣或食物残渣,纳呆、呕吐,嗳腐吞酸。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大便化验可见脂肪球。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胖得生、多酶片等内服药为主,治疗组用葛根、黄芩浓缩颗粒各1包混匀,水调为糊状,敷于脐部(神厥穴),换药1次/日,5天为1疗程。

疗效标准:治愈: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病变无改善。

结 果

治疗组55例中治愈41例(74.55%),有效13例(23.64%),无效1例(1.82%),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30例中治愈3例(10%),有效8例(26.67%),无效19例(63.33%),总有效率36.67%。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例:患者,女,3岁,2003年12月8日初诊。患儿于1天前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7次,呈淡黄色,夹有不消化食物和少量黏液,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中医诊断为泄泻,给予上方贴于脐部(神厥穴),2次而愈。

讨 论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易伤脾胃。《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若小儿喂养不当,乳食无度,过食肥甘及生冷瓜果等,都易损伤脾胃,脾胃受伤,不能腐熟水谷,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成伤食泄泻。葛根归脾胃经,具有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奏止泻痢之效,能治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黄芩归胃经,具有治疗泻痢之功;神厥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主治脱肛、泄痢、便秘等症。通过中药渗透,刺激穴位共同达到治疗小儿伤食泄泻目的,因而获得显著效果。贴敷疗法是运用药物(或某些其他物质)贴敷于体表的部位或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廉、适应证广泛、疗效快捷、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民间广为应用并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中医疗法。敷药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辨证配穴灵活施术,使外用贴敷药物通过皮毛、经络而发挥内在的治疗作用。贴敷疗法尽管属于外治但与内治法无异。正所谓“外治之理,既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既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适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抚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由于贴敷疗法不通过口服给药,不经过胃肠吸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了药物不良反应,对于中药中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及一些有较强不良反应药物在应用中也不像口服药物那样受到较严格的限制。

上一篇:痤疮中医药治疗概况 下一篇:疏肝补血汤治疗产后缺乳症12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