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2-06-07 09:28:41

“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以浸润式学习的设计整合各个方向的教学目标,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期望最终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以下是从事教学实践研究中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一、重视阅读,尤其倡导“大语文阅读”

“大语文阅读”是一种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和兼容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和创新性的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进而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一)影视激趣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对语文失去兴趣。所以,实施“大语文阅读”,必须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倡导实施大阅读。

影视欣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激趣”之法。具体做法是,在高一阶段,精选一批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片,如《三国演义》《窦娥冤》《钢琴师》《美丽人生》等;二是配以有关生命、环境、自然科学的科教片,如《帝企鹅日记》、《微观世界》等;三是穿插一些有关古迹名人的史料、纪录片,如《孔子》《孙膑》《》等。这种直观的欣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一种“大语文观”。

(二)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过程,那么,阅读教学就不应是教师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读文本的过程。

“大语文阅读”要的不单纯是文学阅读,而是融合音乐美术,交织哲学历史,渗透自然科学等各方面深入社会生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一种真正的语文素质。为此,我们确立了一种策略:创设情境,边缘渗透。在各种文化的纵横交织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讲授《短歌行》时用《三国演义》片头曲引出人物,沉雄苍凉又大气磅礴的音乐会迅速带学生走进那段历史;学习《孔雀东南飞》以《梁祝》为背景音乐渲染铺垫;学习《春江花月夜》中不时以音乐作品来引导启发学生的理解;有的古诗词还可以通过配唱,配画等形式引导学生研讨文本。

(三)自主阅读

在教学中,整体感知是我们必备的一个阅读环节,在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更注重其个性阅读。同时教学目标是随机应变的,尤其是阅读的体验和创造。变讲解为对话。

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教学以及名著体现“自主阅读”较为充分。比如《边城》《祝福》《荷塘月色》《赤壁赋》等的教学,大都遵从“自主阅读”理念。在每单元示例教学之后,通常都会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的进行口头交流,有的进行书面交流,“读书报告”常常成为我们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启发,双方都是文本意义的发现者和教学意义的生成者,课堂不在是老师一人的“地盘”,而成为师生互相提升,一同探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场所。

二、专题拓展,引发思考

“大语文阅读”的一个目的便是要优化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为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作辅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联想,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从联系、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专门设计了“专题突破”这一拓展模式。

如讲古诗词时,在分类学习了作品后,专门阅读一组解读这些诗人的文章,像梁衡的《读柳永》《把栏杆拍遍》《战乱中的美神》《柳侯祠》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走向诗人,体味诗人的精神世界,阅读理解互相生发,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更提供写作的借鉴。

再如,讲授孔子时,我设置了“孔子的三大弟子”,“孔子的仁”,“孔子的义”,“孔子的礼”,“孔子的友”等几种专题研读,虽说耗费了好几节课,但学生却在交流中扎实地领悟了孔子的思想及形象,同时也参悟了古典与自身生活的联系。

三、探究写作

探究写作是学生从自己面临的实际任务中提出问题,在探究中主动激活已知,获取新知,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的写作。它把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书面表达、丰富知识体验等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组织的探究写作活动有四种形态。第一种是课堂探究中的随堂写作。比如《赤壁赋》中的人物评传、《诗经》中爱情的比较等;第二种是专门性的作文训练,比如第一单元的“打动心灵的往事”主题作文,是在探究交流后的收获;第三种是解读类写作;第四是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比如读书小组合作完成的书评等等。

正是这些资料、札记,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锤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阅读,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表层认识,而是愿意也善于更多的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如学习了《鸿门宴》后,学生有的探究项羽之死,有的探究刘邦、项羽谁是英雄;《祝福》学后,有的探究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的探究鲁迅小说画眼睛的艺术,有的探究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各种短评札记,可谓角度多样,题目新颖,立意深刻。如《让我成为你》,《一路有你》;《何谓悲壮》――解读项羽与刘兰芝;学习《边城》后,同学们写出了《今生不能不去》《哦,翠翠》;诗歌解读中的佳作《李杜的另一种友谊》《我的春江》等文章,无论立意还是思想认识,都有长足的进步。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二十四中。

上一篇: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开放体验,拓展感悟――《定风波》课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