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乡土地理教材培养创新型人才

时间:2022-06-07 07:12:00

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乡土地理教材培养创新型人才

开发智能,提高创造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创新人才需要多学科、多渠道共同培养,这里就如何在乡土地理中培养创新人才谈点体会。

(一)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最高形式,要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造能力,于平凡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和推理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

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创造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地理学科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综合性很强,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因而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从而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贴近实际,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明确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围绕以上教学目的而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既可以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

(二)丰富的地理知识储备是创造的基础

地理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新颖、独特地分析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识为基础的。人们常说“无知必无能”,这是很有道理的。不爱学习知识和经验贫乏的人,他的认识思维活动不可能发展得很好,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创造性思维了。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对地理知识的传授,精讲多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于分析解决问题中掌握好地理知识,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寻求更多的知识。

乡土地理的考察研究工作是一件头绪纷繁的工作,而且难度很大,对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运用地理知识即观察乡土地理事物的能力。一方面,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对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也要求其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地理素质,才能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三)敏锐的地理观察能力是创造的基本技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思维无论是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推断和解决问题,都要有一个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周密的、正确的、系统的观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材料,并从中发现新的规律。观察对一般的思维过程尚且如此重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了。因为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觉察到别人所忽略的不寻常的事物或细节,才能获得更多具体的感情材料,才能形成丰富的表象储备。否则创造性思维就成为“无米之炊”。尤其是乡土地理野外考察,由于考察对象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周围环境之中,只有坚持实地考察,才能获得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才能进一步经过创造性思维生产出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来。因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成为教师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的首要教学目标。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杂对象的观察效果,没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

(1)做好观察的组织准备工作。观察工作开始前,让学生对所观察的地理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并教会其野外考察技能(野外制图、采集标本、摄影),提出观察目的要求,目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观察就越有效果。

(2)注意观察顺序,指导观察方法。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运用多种方法,获得鲜明而完整的印象。教师讲,学生看,讲解观察相结合。

(3)作好观察总结。鉴定、登记标本,整理观察材料、地图,写观察心得或小论文,教师要分析学生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肯定成绩,提出新要求。

(四)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提高创造能力的关键

(1)采取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综合运用的方法,增强创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各种地理要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的“点、线、面”的结合,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在学习和解答地理问题时,既要运用形象思维,形成直觉的表象,经过比较、联想、想象等活动而使其思维具有创造性,也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分析资料,形成概念,寻找问题的症结,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地理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具有一果多因的特征,这就为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材料。教师应善于捕捉与构想克服思维定式的问题,提高学生变通求异能力,在活动中可采用逆向、横向、多向等思维方法,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定南三中)

上一篇: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潜能 下一篇:利用史料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