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

时间:2022-06-07 06:33:06

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中,爱更是必不可少的链接师生的纽带。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伴随身体发育的同时还有相应的心理发育,这时的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大人们随意的敷衍,而是要求平等,自由,但始终还是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在和他们的相处之中就需要给予平等的关怀,理解,像朋友般的建议远比居高临下的教导效果好得多。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喜欢和学生相处,我想成为孩子们亦师亦友般的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便也努力这样做了。去年我新接了一个初一新生班,这个班女生较多,平时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看起来似乎是很让人省心的班级。也正因为如此,除了常规管理和努力致力于班级“法制化”,我一度疏忽了与班上学生的交流。虽然我积极融入到他们每一次活动中,也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学生和我的相处似乎其乐融融,但是在学期末班主任评价调查时学生对我的评价却让我很失意。因为学生虽然给我打了高分,但是在“给班主任的一句话”一项中也纷纷提出让我多抽点时间陪陪他们,多了解一下他们。当时身兼三个语文教学班的我看到这个评价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以为自己的努力他们看到了,但当他们不算过分的要求摆在我面前时我突然觉得很难过。

痛定思痛,我认真检讨了自己一个学期以来所做的工作,虽然我在我不多的课余都陪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做活动,给他们买书看,给他们讲人生道理,但我真正关心到学生的心灵和家庭状况的时候真的不多,学生们的评价很中肯。所以我当下决定――以后要多和孩子们交心。而这一点要先从走近孩子开始。

新学期伊始,我在班上宣布了一件事,那就是以后让卫生委员把我也拍在值日生里和大家一起值日,我说我也是这个班的一员,我要亲自动手打扫我们自己的教室。说干就干,当天我就要求被排到值日生里,我和另一名同学负责扫地。对于我的决定,学生反映很激烈,有的觉得很新鲜,有的觉得我是在开玩笑,做不到,也有学生觉得我“疯”了,我把大家的种种表情和评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却并不急着解释,我在想:我们走着瞧!

按班上的规定,值日生一天必须扫两次地,中午放学一次,下无放学一次。恰巧那天中午放学时我被一点事情耽误了时间,等我急急忙忙赶到教室的时候,其他值日生已经走了,看得出来他们已经打扫过一遍了,并没有像前些天卫生委员告诉我的“很多同学中午都不扫地,只是下午扫扫”那样落跑,看来他们是碍于今天和我一起值日。我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还是很在乎我对他们的看法,忧的是即便有“老班”的威慑在,他们的打扫也是鬼画符般地随便一下。我默默地一个人把空空的教室彻彻底底打扫了一遍,把各个死角整理好才锁门离开了。但是我没有倒垃圾。果然,下午上学时,眼尖的学生立马发现了垃圾铲里的垃圾,然后再环顾整个教室后开始小声议论“老班中午扫地了”,对于他们的议论我只是笑而不语。

到了下午放学,等学生走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开始和其他几个值日生一起打扫,或许是因为有我在,另外几个值日生也打扫得特别卖力,扫完后大家一起看着整洁的教室很有自豪感,我夸奖了几位同学打扫得认真,干净,并向他们道了声“辛苦了!”。

到了第二天,我发现教室卫生情况有很大改观,值日生打扫得很认真,其他同学保洁得也很好。第三天,第四天亦是如此,可第五天开始,卫生情况又开始不理想了,我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每次进教室看到地上有垃圾就马上弯腰拾起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也养成了看到垃圾随身捡起的好习惯。过了几天又到我值日,我依然是按时按质的完成我的值日任务。

我的所作所为学生们都看在眼里,渐渐地,我班上的卫生情况从打扫不认真,保洁不到位变成了在我值日那天和之后的几天都会很好,最后还变成了每位同学都很爱护教室卫生,因为他们努力打扫过。我知道――他们开始爱这个班了,不是在嘴上,而是在心里。

这件事让我又两个收获,一是明显改善了班级卫生情况,二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我想融入他们的决心。我明显感觉,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在我的班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每到班上有同学生日时,我都会送他一本小笔记本,在笔记本的扉页我会用心的写下我对他的祝福。这本是我用来与新生拉近情感的一种方式,却在一个小插曲后给了我很大启示。

那是某一次班上一个男同学过生日,我照例给他送了本笔记本。该男同学学习不用心,总是不做作业,上课喜欢讲话,是我比较头痛的学生之一,我思来想去想找两个他的优点鼓励鼓励他,最后发现他的字写得很清秀,英语也写得很漂亮,最后我在赠言里把这个优点狠狠夸了一下,班会课时在全班同学的生日祝歌中我把本子递给他,他脸上震惊的表情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节班会课上,一向多动的他异常的安静,似乎若有所思。

周末他的家长突然给我来了个电话,一个劲的对我说谢谢,我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解释了半天我终于弄懂了。原来是因为周五那天我送了他本子,还让全班同学给他唱了生日歌,他的妈妈告诉我他回去后很高兴,说是从没有老师这样对他好过。他母亲的连声感谢反倒叫我不好意思起来了,我只是“例行公事”的给他送上了生日祝福,却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应。从此以后,他依旧还会犯错,但在我指出他错误的时候,他不再是满脸的不屑,而是头低着,整个人显得局促不安,之后也还是会尽力补救。这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小事在我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刚开始麻木的时候把我叫醒了,提醒我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的行为,要带着真诚的心给予孩子最真诚的关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正是由一些小摩擦,小碰撞演绎着这些情感共鸣,如果老师可以细心,耐心地解读到学生的这些情感密码,就能产生共鸣。

点评:魏书生说过:只有你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学生也会真诚的爱你,你投之以李,他们必报之以桃。通过这些案例我也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怀抱极大的爱心和热情去喜爱每一个学生。同时许多事实也证明了,一个被教师喜爱的学生,通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不怕失败的;相反,一个遭老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会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无毅力恒心,怕遭挫折。这说明,老师的爱能感染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着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良言三冬暖,冷语六月寒。”从教者应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牢记“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真正去体会“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的美好滋味。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下一篇:网络词汇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