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入门中《等慈寺碑》的价值

时间:2022-06-07 06:33:04

浅析书法入门中《等慈寺碑》的价值

【摘 要】临摹法帖是中小学生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关键,选择好的楷书范本尤为重要。《等慈寺碑》既有魏碑风格,又有初唐楷书的法度,工整而秀逸,端庄而流美。它代表了楷书从魏碑向唐楷的过渡,是初学者良好的范本。

【关键词】书法入门;临摹;等慈寺碑;价值

临帖是书法入门的必修课,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临习《等慈寺碑》楷书的学生,书写水平进步较快,且利于过渡其他书体的学习。所以分析研究书法入门过程中临帖与《等慈寺碑》楷书价值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临帖是书法入门的关键

首先要重实临。实临,就是将所临碑帖写的非常像。所谓像有两个方面:第一,结体写得很准确;第二,掌握用笔的方法。如果用笔方法不对,就不可能写准确。

其次要正确看待入帖与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是指要专心严格地临法帖,把握帖字的细微之处,要“一画一笔从古帖中来”,不入帖岂有本;“不可无我”说的是在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第三,范本应使用按原迹或原拓影印的法帖。《等慈寺碑》刻工精细,字迹清晰,残泐较少,是原迹原拓影印的理想范本。它不但保持了比较准确的结构、用笔,而且还保持了原作的章法。学生在临摹时才能临得像,才能一字一笔从古帖中来。

二、《等慈寺碑》在书法入门中的价值

《等慈寺碑》碑文规整俊秀,有规矩而不僵化,笔画流畅而不轻飘油滑,既有北碑遗意又初具唐楷风范,结构严谨、行笔健劲、剥蚀极少,可为学生书法入门之范本。

1.临习《等慈寺碑》易于书法入门

字迹清晰,便于临摹。在书法教学中,常见一些碑帖残泐之痕和某些点画失真的现象,这本不是书家墨迹的本来面目,而有的学生却极力用笔去临摹那些走形的点画,岂不误入歧途?而《等慈寺碑》出自盛唐文人学士之手,刻工精细,字迹清晰,残泐较少,多数的字清晰可鉴。其结字端正平和、疏密适中,用笔自然而便捷,灵活生动。书家行笔的起承转合、映带呼应,得以比较如实的体现,这就为实临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学书与习字可兼得。《等慈寺碑》结字端正平和、疏密适中,用笔自然而便捷,没有过多的“落、起、住、叠、围、回、藏”等讲究,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又便于理解和实临的字样。已有不少学生的实践证明,以此碑作范本,无论是用毛笔临写还是用钢笔临写,效果都不错。

《等慈寺碑》用笔自然生动,易于上手。《等慈寺碑》多用方笔,棱角分明。特别是笔画转折、撇画、竖画起笔多用方笔,点画则多用圆笔。如 “多”字四个撇的起笔用方笔,而“语”字中点用圆笔。在提按上,《等慈寺碑》提按轻重适度。捺画的捺脚、勾、折、竖和撇的起笔按笔较重。橫画则前轻后重,长撇收笔前则轻按,使撇更加饱满。《等慈寺碑》用笔藏露结合,但露更多些。如横、竖、撇、捺、点、提等笔画起笔多露锋,橫画与垂露竖、点、回锋撇的收笔则用藏锋。总之,《等慈寺碑》用笔出之自然,灵活生动,点画形态没有任何故意造作的痕迹而又准确无误。不论是笔锋的藏露、转折的方圆,还是运笔的提按、点画的衔接,都是顺势而为、随字而安,浑然天成,不失为入门实临的好范本。

2.临习《等慈寺碑》易于过渡学习其他书体

利于学习魏碑。《等慈寺碑》楷书属于隋唐风范,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唐楷地步。因此,不可避免地留存有北碑的一些遗意。如横画的收笔斜按后平回锋,就不像唐楷那样收笔较重,收笔处出现一个圆包。再比如捺画的收笔,《等慈寺碑》楷书捺脚的特点是圆、厚、长。不像唐楷捺脚成方。勾画兜裹取势,浑厚饱满,已不是颜柳体出钩时用顿挫提挑。将《元怀墓志》、《等慈寺碑》、《多宝塔碑》中“之”选出,通过对比“之”的捺脚,《元怀墓志》与《等慈寺碑》何等相似。再如“涿”字的勾,《等慈寺碑》的勾亦与北碑相同,带有隶书遗意。因此,学好《等慈寺碑》,再临习魏碑有似曾相识之感,利于入帖。

利于学习行书。颜柳字在笔画起止的两端,点、钩、翻折关节处都多加顿挫、挑剔华饰。所以,颜柳楷书在用笔上与行书的衔接多有障碍。《等慈寺碑》楷书起笔多用露锋,书写起来非常流畅,一些笔画之间适当加以连绵就可以写成行书。因此,学习《等慈寺碑》楷书很容易向行书转化。如“思”、“无”、“之”等字,轻重交替,首尾呼应,顿挫提按交替变化,极富有节奏感,既不失楷书笔法的庄重,又有行书笔致的流畅。

利于学习隶书的章法。《等慈寺碑》楷书的章法属于纵有行横有列的方式。行列清清楚楚,上下左右排列整齐。《等慈寺碑》的章法不是疏朗式也不是紧密式,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字距稍紧而行距少松。因为《等慈寺碑》方中求扁,横向取势,这种方式使得整篇章法疏放开朗,具有严整紧密的特点。把疏朗和紧密协调地统一在一起。这种章法的形式类似于隶书的布局,临习《等慈寺碑》时,注重其章法的学习,能够为隶书的书写和章法的布局奠定很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不同的碑帖有不同的优势,入门的方法是多样的。长期以来,学楷多从颜柳欧赵入手,这完全可以。但《等慈寺碑》亦是楷书精品,值得初学者尝试。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了解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及其历史渊源,掌握汉字造形规律,懂得书法教学、创作与欣赏的一般原理,为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进献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青少年书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1.

[2]欧阳中石,徐无闻.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

[3]张同印,《等慈寺碑》楷书[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7).

[4]黄惇,金丹,朱爱娣,朱天曙.中国书法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10).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高级中学)

上一篇:“地王”再起·珠海“松绑” 下一篇: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