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归于平淡、真实

时间:2022-06-07 05:45:39

让语文课堂教学归于平淡、真实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讲“听、说、读、写”。语文课,要真实、朴实、扎实。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教师教风的具体体现,扎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关注生成”,它所倡导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课堂上充满了对未知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

用对话开启生成之门

只有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语文教学启人心智、教人求真的目的。语文课必须具有三味:首先是语文味:诵读动情,默读静思的读味;圈画批注,摘抄练写的写味;咬文嚼字,领悟内涵的品味。其次是人情味:情趣盎然,心灵对话;情感熏陶,价值引领;情系关怀,以人为本;再次是真实味:用真诚的话语洋溢课堂,用真挚的情感渲染课堂,用真实的心灵面对课堂。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弘扬个性。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保持童真无邪的本性,更好地发展个性。

平等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是对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教师要敞开自己的心门,把自己放在学生的朋友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学生沟通,用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从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活力。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以长者的睿智包容学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有他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学生也有。对于学生表现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更要审慎对待。教师可以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但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真实体会。

体验显示生成之本

语文课堂要回归真实,让师生自然、真诚、鲜活的天性得以充分展现。回归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把握语文与生活的交融。语文回归生活,孩子回归童年,孩子就能享受语文课的诗意。阅读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再创造行为,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样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课堂生成,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互撞击而迸发火花的过程,是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相遇而绽放出动人光芒的过程。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审美格调等,或认同,或质疑,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必须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向学生提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表现自我,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特的体验。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和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课前的预设应当是为了如何去点亮这些火炬,使他们自己发光,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开放造就生成之光

语文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一段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是不能完全预设的。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情景是丰富而千变万化的,常常会出现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

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有了什么,缺乏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必须给学生一个充分自学、自主体验的过程,然后以学定教。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缺憾美的艺术。正如我们不能因为维纳斯的断臂而否认她的美丽一样,语文课堂也不应该以是否留有遗憾来评定其好坏。有的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动辄以是否成功地完成了教学设计为评判标准。这样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和无缺憾,表面看上去是把学生的所得放在第一位,事实上恰恰相反。如果教师刻意追求这种完美,那我们的学生只能戴着镣铐来舞蹈。这样的舞蹈,即使精妙无比,但对于舞者来说,那都不是一个心灵完全舒展的过程。

语文课堂生成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教师要善于把握,敏于判断,哪些是具有探究价值的生成点,哪些只是课堂的旁枝。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正视自身的引导价值,而不是任由学生生成;更不能忽略了教学预设的价值,而应当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预设更好地促进课堂生成。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异彩纷呈而充满生趣的,理想的课堂应该是真实而平淡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如此,那岂不是学生之幸、课堂之福、老师之善?真实的课堂是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是一篇灵动的散文,更是一首绮丽的诗,让人思慕不已。

上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 下一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